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如何看待个别地方官员“哭穷”

发布时间:2011-03-14 17:52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分组讨论上,出现了地方官员“哭穷”的新现象。而官员“哭穷”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对教育投入、医疗卫生投入、保障房建设投入、农田水利投入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且许多要求都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直接挂钩。

“哭穷”本不是什么新话题,多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从来没停止过“哭穷”,说是财政困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穷”都是穷在民生项目上。另一方面,这些地方又在大拆大建、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地花钱,根本看不出一点困难的样子。

一些地方所以能够如此,一是由于财政收入连续18年高速增长,二是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赚得盆满钵满,三是急剧膨胀的政府负债。正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让一些地方政府在“困难”中潇洒花钱。

如果这些钱都花到了民生方面,花在了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工作方面,可能社会各方面对看病、上学、买房等方面的意见早就没有这么强烈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大多喜欢把钱花在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保、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却十分有限,以至于多数项目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投入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前些年过度使用土地财政和政府负债,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运行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依赖的三个“有利条件”,如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烦。特别是土地财政,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无地可卖、无地生财的现象。而政府负债,也因为土地方面的原因而接近极限。如果说过去“哭穷”还是矫情的话,现在却可能真是“狼来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虽然中央给地方下达了教育、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目标,但一些地方似乎缺乏热情。因为,从今年一些地方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看,大都远高于中央要求。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仍可能把投资放在第一位,把能够迅速拉动GDP的项目放在第一位。一些地方官员“哭穷”传递出危险信号:由于民生投入对GDP的贡献有限,地方政府能否真心诚意地放弃GDP而重视民生?令人担忧的是,为了完成经济增长和投资目标,不仅民生目标的实现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新的欠账会随时出现,而且过度使用土地财政和政府负债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根本改变。中央在“十二五”及未来更长时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目标也可能会在执行中被打折扣。

所以,面对一些地方官员“哭穷”的问题,必须弄清楚其“哭穷”的真实意图,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而如何促使地方官员静下心来,端正态度,认真梳理对民生投入的历史欠账,并踏踏实实地把这些欠账清理干净,防止出现新的欠账,则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谭浩俊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