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调查还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
是中国的年轻人太有钱了吗?恐怕不是。奢侈品消费年轻化,一部分来源于“富二代”之间的攀比。这并不奇怪,哪怕这种消费具备了暴发户式的张扬,但他们花费的只是其庞大财富基数中的一小部分,从消费与财富的关系上来说,仍然是合理的。但另一种现象也在蔓延或者说已经成为风气,却透出了畸型的味道。
据一些品牌代理商分析,月收入在3000至10000元之间的年轻人,对拥有奢侈品牌的欲望很强烈,为了买一款新款手袋,甘愿攒下三个月的薪水,即使天天吃盒饭也在所不辞。这又是什么样的消费心态呢?
在这种消费中,符号意义的价值高于使用价值,消费者并不一定了解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自身气质是否匹配等因素,消费主要为了显示他们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购买力,并以消费的奢侈品品牌来定位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卢卡奇曾指出:消费文化是一种肯定文化,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补偿性的功能,它提供给异化现实中的人们一种自由和快乐的假象,用来掩盖现实中的真正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说,被消费文化奴役的人们,也许内心并不真正感到幸福,才需要在奢侈品的消费中获得满足。(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