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京江晚报》刊发了《打破厂家指导定价,透明销售挤掉虚高》和《价格欺诈将遭严打》两篇报道,看完笔者不禁为之一振。
厂家没有商品最终定价权,销售商才有最终定价权的知识并不为所有消费者知晓。厂家的所谓指导价、建议零售价以吊牌的形式与商品同时出厂,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吊牌价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而这种吊牌价常高得让消费者难以置信。商家或按“原价”出售,或在此基础上搞打折促销,还有的则是在搞促销时提价后再打折,不知情的消费者在购买到低折扣商品后还以为“淘”到便宜货。而一些商家在销售时看人让价,更是让不少“老实”的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
商家的种种“策略”虽然可以暂时增加销售量,但这种不诚信搞欺诈的行为在当前信息畅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还是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在知道自己被蒙骗之后必然使消费者产生防范心理,同时也对这样的商家敬而远之。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商品基本都实行市场定价后,把对市场的管理重点放在打击商家价格欺诈上,并促使其明码实价诚信经营,是利商利民的惠民举措。它能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免除消费者与商家“斗智斗勇”,使消费者放心明白消费,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希望价格部门的价格欺诈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整出成效,整出一个“明码实价”的放心市场。
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