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治未病之病”为上医

发布时间:2011-03-11 06:18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进步中的经济社会转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总要承受某种“阵痛”。当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凸显,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这种“阵痛”,消极以待不可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是治本良策。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使之与日益加快的转型步伐形成合拍,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最大程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惟有如此,才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推动力。

 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在镇江市率先推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正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探索。通过这种“无缝覆盖”的载体设计、区域社会资源的潜力挖掘以及相关制度的配套跟进,实现社情民意的及时传递,为党委政府准确、高效地开展服务工作发挥了独具特色的保障作用。

 社会管理千头万绪,是一项面广量大、系统性很强的社会工程,需要多维度、全方位把握,而不是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首要之处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理念层面上清醒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与现实迫切性,要把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摆到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加以重视。

 社会管理涵义深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不是“管束”,服务才是抓手。为管理而管理,只会事倍功半,最终也往往管不出好成效。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要求我们必须突出民生,把服务有机地融入管理之中,以百姓利益为重、以百姓期盼为念,切实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一贴心,管理也就无难事。这正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根本路径。

 “治未病之病”为上医。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必须摆脱过去那种任由问题累积、再行突击整治的老套路,而重在源头治理、动态防患。只有多付出些“和风细雨”,才会少用些“重典猛药”;只有让小矛盾不激化,才会使大问题难产生。如此,我们的良好社会秩序才会获得持久保障;我们的经济社会才会以最小的代价、最弱的“痛感”,实现“和谐转型”、“健康转型”、“幸福转型”。

(作者:王景曙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