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走出口水烦恼,理性看待“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1-03-11 06: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既然幸福是主客观交织在一起的产物,提升它也就注定要靠政府、社会氛围、自我调试等多个维度共同努力。一股脑都推给谁,也不合适。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而不是左右撕扯,才能让最广大成员都找到真幸福

 2月19日人民网消息,国内一份名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七成半被调查者自认“幸福”,女性、老年人、本科以上学历者以及负责人群体幸福指数相对较高。但报道也指出一些数据与国外研究相反。欧盟一项幸福指数调查更是将中国在150个国家中排名第128位。(据新华网)此前荷兰、美国一些大学公布的数据,说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下降。而在一个多月前,央视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称,大约有44.6%的中国民众觉得自己幸福。

 结论不一,难免争议。或许你已经发现了:“幸福”“幸福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词语,却也正在沦为当下最说不清楚、很难有共识的概念。

 当说幸福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说什么?

 拜年时,我们说,祝你幸福。

 上任时,官员说,让人民幸福。

 很多地方称,他们要打造“幸福XX”。

 可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这不只是白岩松的疑问,也是这个社会的疑问。

 积极数据说,民众幸福感当然是连年增加,日子越过越好,岂能不幸福?消极数据说,民生压力还很大,很多事情不公平,岂能乐滋滋“被幸福”?

 前者指责后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人心不足。后者指责前者,“阿Q精神”“小富即安”,是不思进取。

 于是,关于国人“很幸福”的数据,会被一些人津津乐道;关于还有很多国人“不幸福”的说法,会被另一些人反复咀嚼。

 每一次关于“幸福感”“幸福城市”的消息发布时,都必然激起一摊口水。有时候又鸡同鸭讲,各说各话。

 这成为“幸福”的烦恼。

 短期看,想要达成共识,很难。

 应该习惯于“多个维度”谈论幸福。

 理性地看,这注定不是一个可以用嘴巴之争解决的命题。

 最现实的办法,应该习惯于在多个维度上去看待各种数据。

 你得承认,这的确有社会心理的原因。

 哲学家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试和社会调整。沿着这种思路,哲学家赵汀阳就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宣传(比如影视作品展示了10%人的生活、消费广告刺激了大家的无限欲望),造就了“难言满足”的欲望。另一些心理学者说,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这次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

 这种“感觉说”,不是没有道理——倪萍九旬的姥姥会为一件小事感到幸福无比,倪萍找到的答案就是“幸福要求太低”。在某些调查中,女人、老年人幸福指数较高,最发达地区幸福指数比落后地区指数还低,可能也与“欲望”有些关联?

 你更得承认,幸福和某些“硬件”有更直接的关联。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