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死于张国焘之手的中共军事家

发布时间:2011-03-07 06: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有这样3位军事家,他们没有在功成名就后终其天年,既不是牺牲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不是壮烈地倒在敌人的刑场上,而是被“左”倾路线的推进者所杀害。这3位军事家是许继慎、曾中生、段德昌。其中,许继慎、曾中生死于张国焘之手。

    投笔从戎  勇当先锋

    许继慎,字谨生,原名许绍周,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一个农民家庭。许继慎18岁那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经过运动的洗礼,许继慎的思想越发激进,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1921年4月,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许继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选为安徽省学生总会常委兼联络部长,成为安徽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后因被安徽的反动军阀政府通缉,他逃往上海,考入上海大学,继续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1924年6月,经中共党组织推荐,许继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与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一道,同任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委员会候补干事。同年11月,许继慎毕业留校,被分配在新编教导第二团任排长。

    1925年2月,许继慎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因作战勇敢,立有战功,升为连党代表,不久调任连长。同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许继慎被任命为第七团党代表办公室少校干事。

    1926年7月中旬,许继慎被党派到北伐军先遣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担任第二营营长。他随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第四军的先头部队,在攻打通向武昌、武汉交通要道汀泗桥、贺胜桥时,奋勇当先,屡立战功,于1927年春升任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团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同时勾结驻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独立师反动师长夏斗寅发动叛乱,进攻武汉。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命令许继慎率第七十二团抢先占领离武汉20公里的纸坊,阻敌前进,并掩护后续部队开进。当许继慎奉命率部抵达纸坊时,敌先头部队已进占纸坊车站和纸坊镇。许继慎当即指挥部队向敌发起猛烈进攻,当晚攻占纸坊车站和纸坊镇。次日拂晓,敌军集中兵力反攻,第七十二团团部被敌包围。许继慎临危不乱,手执团旗,下令吹冲锋号,号召官兵死里求生,并率先向敌冲击。敌军被这种气势吓垮了,阵脚大乱。在战斗中,许继慎胸腹中弹,肠子流出体外,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在第七十二团、第七十三团和中央独立师反击之下,敌军终于溃逃而去。许继慎由于伤势严重,战后被护送至上海治疗。

    在上海,许继慎一边治伤,一边为党中央机关工作。1930年3月,许继慎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边区,任鄂豫皖特委委员,其任务是将分散在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的红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4月初,许继慎到达鄂豫皖边区,立即开展工作,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胜利完成统一、整编、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的工作。之后,许继慎出任军长兼红一军前敌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

    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原驻在豫皖边的国民党部队均被蒋介石调往参战,留守部队是由四川调来的郭汝栋第二十军,装备低劣,战斗力不强。许继慎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指挥红一军大举出击,积极向外发展,纵横驰骋于淮河上游、皖西、京汉铁路南段等地,接连攻下麻埠、霍山等县城,歼敌千余人。在霍山县东北下浮桥一带,红一军迎头痛击来犯的潘善斋新编独立第五旅,毙俘敌副旅长以下700多人。红一军屡战屡胜,捷报频传,军威由此大振。

    从6月至8月短短3个月间,许继慎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指挥红一军攻克数城,歼敌7000余人。红一军也由初建时的21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改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31年1月上旬,红一军奉命返回福田河,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师。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共1.25万余人,下辖红十、红十一2个师,蔡申熙任第十师师长,许继慎任第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前委委员。

    1931年3月4日,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部自孝感出发,8日抵达双桥镇,孤军深入,贪功冒进。许继慎的红十一师和蔡申熙的红十师,抓住战机,协同作战,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进驻双桥镇的岳维峻师实施突然奔袭,四面猛攻。许继慎亲率红十一师主力首先楔入双桥镇,直捣敌人指挥中枢,敌顿时阵脚大乱。岳维峻率部突围向南逃窜,被红十师截击于澴水西岸,全部被歼,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被俘。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