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期将印发义务教育分规划,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并将治理“占坑班”。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2月24日《京华时报》)
在教育理论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有人说,现在大家不是在说要重视学前教育、对孩子进行早教吗?这是从个体的自我完善出发的。而所谓“输在起跑线”,则是将孩子与其他孩子“比”,比出“成功者”、“失败者”,“输家”和“赢家”。
然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为过去20年中,一个响亮的口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何那么多的家长,不自觉地被“忽悠”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句“忽悠”如此深入人心呢?
这是因为基础教育总体来看,就是“竞技教育”。其一,教育扮演着浓重的转变受教育者“身份”,改变受教育者“命运”的角色。其二,升学考试体系,实行的是单一的分数评价,学早一点、学深一点、学多一点,就可能获得在分数考试中的竞争优势,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不用培训机构提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连家长们也会这么想,别的孩子已经上了培训班,我的孩子不上,万一考试差了该怎么办?
上述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教育外部的问题,另一个则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可以说,如果这两方面的原因一直存在,“竞技教育”格局就难转变,进而,“不要输在起跑线”就会有很大的市场。所以,与其指责教育培训机构不负责的“忽悠”,劝诫家长不要盲目“被忽悠”,还不如从这两个原因着手,推进教育改革。
从教育的外部环境看,笔者认为,教育改革不是教育内部的改革,而是对一系列与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而在教育内部,对教育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权责进行清晰界定,尤为重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基本责任是保障教育投入,以及监管学校依法办学。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择校费等问题再次提出,如果投入到位、投入方式合理、监管得力,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对其进行根治,远比防止“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容易得多。(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