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破除人情网,不妨试试干部大轮岗

发布时间:2011-03-03 07:15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听闻重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千名处级干部轮岗交流”宣告完成,笔者即联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安徽大贪官王怀忠在得知中纪委专案组即将对他展开调查时,立即多方活动,要求曾在其“关照”下获得大量不法利益的商人李某、杨某等人筹集200万元,交给几个声称能“疏通”中纪委的“中间人”,试图“摆平”中纪委。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中纪委没有被“摆平”,而且加快了王怀忠“灭亡”的过程。不过,此事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王怀忠想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摆平”中纪委?当然是想通过“关系圈”、“人情网”。那么,谁最易深陷“关系圈”和“人情网”?恐怕就是那些在一个要害岗位工作时间长、手握实权、人性有缺陷,且自以为能通过掌控“关系圈”和“人情网”而一手遮天的人。

从这一意义上说,重庆“千名处级干部轮岗交流”还真算得上是一项具有“爱护”、“保护”领导干部功能的好的干部制度。

笔者通过多次调研发现:一名领导干部什么时候最想干一番大事?那就是在其刚当领导的时候。一名领导干部什么时候最能自律?那就是在其刚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一名领导干部什么时候最不容易犯错误?那就是在其工作刚开始的时候。

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身居管钱、管物、管人以及执法、司法等要害职位的领导干部,无论其职位高低,都是社会各方“青睐”的热点,营私舞弊者“糖衣炮弹”进攻的焦点,倘若其稍有不慎,便有被“击中”之可能。特别是长期工作在同一地方且身处要害岗位的领导干部,日久难免在漫不经心的“惰性”和阿谀奉承的“吹捧”中昏昏然,从而很容易滋生出自己难于觉察出来的骄气、傲气和官气,即会不由自主地在其周围形成与自己联系愈来愈紧密的“关系圈”和“人情网”,最终深陷帮派、黑道和腐败淤泥中而不能自拔!

鉴于此,笔者认为,重庆“千名处级干部轮岗交流”的做法确实值得在各地各要害部门大力推行,并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

古人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国古代就有“仕宦避本籍”制度:唐朝规定官吏不仅不能在“本贯州县”任职,甚至也不准任“本贯邻县官”;明朝更是规定“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领导干部被分配到南方任职,就是常说的“南下干部”。数十万“南下干部”仅有少数带家眷,而大多数则孤身异地,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关系网的形成,又有利于其通过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地做事和老老实实地做人而较好地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当然,我们推行重庆干部轮岗交流的经验不仅不能搞“一阵风”,而且还要形成制度;不仅要因地制宜,而且还要为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资源。例如,为使一个地方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不仅可由其党政领导机关拟定干部轮岗交流的办法和规定,而且有立法权的行政区域还可由其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应法规,以确保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的制度能够通过逐步健全而真正落到实处,并收到切实效果。(翟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