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先前的“12条”意见,中共已经做了比较大的让步,在“临时12条”中没有提及惩罚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和上官云相,也没有要求国民党公开宣布自己完全错了等条件。张冲看完这12条之后,表示“时间过急,等于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将其退还给周恩来。周恩来收到张冲退回的信函之后再次寄送回去,并附信说:“倘此次竟因先生退此公函作为贵党破裂表示,斯诚弟所不敢置信”。张冲见此,也只能收下代为转达蒋介石了。随后,董必武、邓颖超致函参政会秘书处,提出“临时12条”,并表示“倘此12条能蒙政府采纳,并得有明白保证”,“届时必可报到出席”。同时,周、董、邓又联名写信给黄炎培、张澜、梁漱溟、沈钧儒等16位各党派参政员,表示:中共为顾全大局,已经改定临时解决办法12条,具体见于参政会公函中,如果国民党方面能够接受,那么必武、颖超必亲往参政会报到,不然局势恶化,共产党人也已“问心无愧”。
“临时12条”仍然未被蒋介石接受。董必武、邓颖超当然也没有出席参政会议。但中共的立场和态度已博得广大群众、民主党派的同情,特别是中共的强硬不屈,更是令人敬佩。3月6日,蒋介石在参政会上发表演说,虽然继续攻击中共,仍然大弹“军令、政令必须统一”的老调子,但同时也不得不宣称:“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向贵会保证的。”参政会虽通过了一份国民党参政员提出的反共决议,但那不过是退兵时的策略。
《中央日报》社论称“即使中共参政员不出席,剿共事实实不至发展。”参政会上仍选董必武为驻会委员,以便收场。国民参政会结束之后,蒋介石很快便约见了周恩来。在会谈中,蒋表示由于先前事务繁忙,因此不便接见中共代表。对于新四军事件和近来各地的政治压迫,蒋介石推脱这不是他的意思,是下面人做的。在谈话中,蒋介石表示一些具体问题如释放被扣人员、继续发饷等可以提前解决。周恩来提及到防地、扩军等问题时,蒋介石只是含糊其词地说:只要听命令,一切都好说,军队多点,饷要多点,好说。而这实际上是蒋介石被迫退让的表现。这以后,国共关系暂趋缓和了。
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在军事上虽然取得了暂时的好处,但是在政治上却是大失人心,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正如毛泽东所说:“这次斗争表现了国民党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地位的提高,形成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发生某种变化的关键。” 《党史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