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阳刚的身份之争,让一切变得更加娱乐化
2月17日《北京晨报》报道,被禁唱《春天里》的旭日阳刚向汪峰道歉,且将登央视元宵晚会,其奔向美好未来的同时,纷扰从未停止,又有媒体报道质疑旭日阳刚的农民工身份,旭日阳刚的经纪人黎先生对此事做出回应“到底什么意义上的人才算农民工呢?”
农民工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外国没有这样的称呼和定义,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认为,在我国实施多年的实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也就是说,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农民工。
事情的发酵往往有章可循,却又无理可说。网友人肉搜索到旭日阳刚的真实身份:“主唱王旭,河南商丘市民权县人,打过短工,卖过水果、蔬菜,一度靠吃馒头咸菜度日,找工作被中介骗过,后在北京某单位做仓库保管员。吉他手刘刚,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穆棱市河西乡三兴村,当过兵,做过保安,摆过地摊,曾短期在酒吧做过驻唱。”按照专家的解释,旭日阳刚是百分之百的农民工,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在农村长大,扛过锄头刨过地,后来进城务工”,他们也是农民工,可为什么有人质疑他们的身份?问题不在农民工身份上,而是他们红了,人红了,周围得红眼病的人就多了,这种心情,按照现在的网络流行词,就是“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一个非常形象的网络热词,活生生的勾勒出了一种心态,第一次被媒体广泛引用是2009年:张艺谋贺岁喜剧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上映不到3天,票房接近7千万,票房奇高,却骂声一片,张伟平于是评论说,电影圈的很多人对他和张艺谋就是5个字:羡慕嫉妒恨。
这个词通过紧凑、复沓的形式,表达鲜明、强烈的情感,追求一种奇特、夸张的效果。
旭日阳刚通过传视频、上春晚、道歉等一系列的事件,制造了众多高明的娱乐策划公司花费巨资、绞尽脑汁也无法达到的效果,成功地在文艺圈打响了初步的“民”气,商业演出不断,身价爆涨,这是许多北漂的文艺一族穷尽半生也无法实现的理想,羡慕他们的人大有人在,嫉妒者也不乏其人,至于某些白天奔波,夜宿地下室的人产生莫名其妙的“恨”意,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人一旦暗生嫉妒,看人看事的眼光立马就“苛刻”了,衡量的尺度也分外地“严格”了,他会凝神屏息地等待着被关注者出点情况,甚至会处心积虑为你设计一些情况,制造一些事端。
这样一解释,旭日阳刚的经纪人黎先生就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如此“推敲”了,因为旭日阳刚唱得确实不错,道歉态度也朴素诚恳,汪峰也原谅了他们,剩下的,就只能拿他们的身份问题说事儿了。至于以后时间长了,“追债的”、“套近乎没理睬在媒体披露的”、甚至“初恋情人的忏悔”,或者“私生子爆光”等一系列事件,希望这对年轻的组合可以抵抗得住,早日创作出符合自身气质、慰藉底层民众的歌曲。(周密 原题:质疑旭日阳刚农民工身份的人是羡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