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稚嫩的肩膀背上沉重的书包;当本该快乐的时光全献给了严肃的课堂;当牙牙学语的孩子早早学起生涩的外语……多少家长心有不忍却又自我安慰:我们都是为孩子,好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尤其在当下,物质条件较为富足。从奶粉到尿片,从服装到玩具……父母为孩子一掷千金,样样要上档次,件件追求品牌。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早已不是新闻,却蕴含着种种商机。君不见,涉及孩子教育问题上,作文、数学、美术、围棋、舞蹈,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如火如荼,一年胜过一年。其中,既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更有无数家长的热情追捧。
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应对中高考重压,家长不惜高价替孩子请家教,社会批评不少却无可奈何。因为在不少家长眼里,起跑线上的竞争早就开始。陪着上中小学的孩子奔走在各类学科辅导班;牵着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走进各色兴趣班;抱着牙牙学语的幼儿走进早教机构……在部分专家嘴里、在培训机构的宣传册页里、也在不少家长的眼里,近年来孩子们的起跑线一再提前。
如果说,一个连母语都说不利索的孩子说一口流利的外语,给我们的是惊讶;那么,当所有孩子都这样的时候,给我们的恐怕更多是惊恐。在那条仿佛已没有起点和尽头的起跑线上,多少满脸稚气的孩子早早发力,不停奔跑。
不需要换位思考,同样身心疲惫的家长是否能够放缓脚步,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试着说服自我,不再杞人忧天。而我们的素质教育能否来得更快些,更纯些,别让孩子累在起跑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