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中国经济世界第二的路并不好走

发布时间:2011-02-18 07:20  来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第二、三季度,中国的GDP连续两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2010年国际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世界各国怀着不同的心态对此进行解读:有肯定,有赞许,有羡慕、嫉妒、恐慌。更有借此对中国进行吹棒,认为中国已是世界强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而面对这个眩目的数据和成就,中国人却更多地表现出了自省。

  “我更希望听到中国人均GDP水平世界第二,社会保障水平能达到世界第二。”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本比差远了,我们离‘真正的世界第二’还有很长一段艰苦历程要走。”

  受益于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4.9万亿美元。但是,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仍排在100位左右,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

  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800多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在国外媒体不断惊叹于一些中国游客对奢侈品的超高购买力的同时,中国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处在贫困线以下,还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而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中国已经达到0.47,大大超过国际警戒标准。

  对此,中国政府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国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从民间到官方,中国深知,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此后的发展之路困难会很多。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管理方面还很弱。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是,中国出口5亿件衬衫才能购买一架波音飞机。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姚树洁先生认为,这些年来,中国GDP的增长过度依赖了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这样一种GDP对能源、原材料高度的依赖性,如果GDP还要翻一番,不可能按现在的模式走。首先,不可能再有这么多能源、原材料,中国不具备这样一种原材料和能源的生产潜力。中国未来的发展,GDP对能源、原材料的的需求强度每年要逐步下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姚教授认为,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必要使中国对目前依赖外向型的经济进行重新思考。今后,中国经济要取得可持续发展,要通过牺牲一定的数量,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应该通过提高技术,改善目前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第二,要更多发展服务业,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还要加强农业,中国是人口大国,人总要吃饭、穿衣,包括生活环境,都离不开农业。”

  中国正在酝酿出台的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中国GDP增长调控目标或在7%至7.5%之间,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中国政府还首次提出,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姚教授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在国民经济分配和再分配方面会采取新的政策。“(经济)增长不是为富人,为少数人,而是为所有老百姓。让中低收入的人的收入提高速度,比高收入的人提高得快,来改变现在这种收入两极分化,这也是要解决的一个大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以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只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而与当时日本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并且建立起了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中国现在面临极为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女士说:“这就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要在新一个五年规划期间进行国民财富重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由原来的国富转向现在的民富国强。由原来关注财富增长转向关注财富分配。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庞大的国民经济总量怎么样真正地惠及于老百姓,给老百姓更多的创造财富的空间。”

  专家指出,除了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财富分配等问题外,与“世界第二”的头衔相匹配的软实力,中国也还远远不够。姚树洁教授认为,在外交方面,中国还没有真正进入世界外交的主流。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还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挑战。因此,在对外政策及技术发展、交流等方面,中国要跟国际社会沟通。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已暂居世界第二,但中国前进的路并不好走。(记者台林珍、陈雨、魏郁、徐朝清)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