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际社会都关注着中国发展的前景,纷纷预测、评论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在赞誉声中,也不乏一些自相矛盾的批评甚至指责,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要清醒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理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中国还不是强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95位,与中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明显差距。要中国承担超过其能力的国际责任是不现实的,不量力而行,最终将不可能善尽责任,既损害中国的利益,也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近20年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诸如反恐、维和、应对金融危机、防治传染病、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承担和完成的国际责任,国际社会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量力而行,坚持用中国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承担国际责任。
其次,要以宽容的心胸包容各种批评和指责。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在鲜花美酒和书斋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简单依靠金钱和财富的堆积,而是国强民富,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大国的国民心态不断成熟的必然结果。面对指责和批评,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对于一个崛起的大国实在重要。细细想来,世界上某些人对中国的批评乃至指责归根结底还是个心态问题,对于迅速崛起的中国,一些人不理解、不习惯、不适应,一时难以接受而说三道四是自然的,不要指望世界所有的人都对中国崛起鼓掌,也不要指望我们的真诚善良会换来所有人的回馈,我们必须学会与批评和责难长期共处。
历史上看,崛起的大国,先要有崛起的大国民。要有崛起的大国民,先要有大国民的心态。我们必须迅速培育一个大国应有的成熟的国民心态,一方面,不能对取得的一些成就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到处争强好胜,傲慢显富摆阔,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全面真实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不仅要把世界目光聚焦在沿海大都市的高楼大厦,也要让世界看到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总是沉浸于历史悲情。对一些批评动辄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最后,面对批评和指责,要有一份淡定、从容和自信。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也正在面对一个大国所必然面对的诸多麻烦,国际社会的各种评论将纷至沓来。我们当然要重视自身的国际形象和世界评价,但也不能太敏感,太在意。我们要谦虚谨慎、取长补短、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更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内圣外王”,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真正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和谐、文明民主,我们就能得到世界的认同,那些批评和指责骂我们的人也就没有了市场。
对于那些坚持“傲慢与偏见”的偏激者,还是那句老话: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石建勋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