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抗战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八年抗战中,日军始终没有进攻过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实际上,日军曾计划在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五号作战”,进攻四川,占领重庆、成都等地,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作战”计划未能实施。
“三月亡华”的迷梦破了
那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战役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侵略战争之后,已无力继续向中国腹地大举推进,“速战速决”以武力占领全中国的美梦彻底破灭了。于是,日军被迫将其战略方针由“速战速决”改为“战略持久”,停止了向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企图引诱蒋介石投降。但蒋介石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始终没敢走出这一步,日军“对重庆国民政府的和平工作”收效甚微。日军内部普遍认为:若不使用武力,则无法使重庆政府屈服。
1941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是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犯苏联,苏联集中全力抵抗德国的侵略,无暇东顾,日本在中国北方受到的来自苏联的压力大为减轻。同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接着日本的“南方军”兵分5路,向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和关岛进军。战争初期,日军来势凶猛,盟军节节败退,多年来在远东及西太平洋苦心经营、费尽气力才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势力,在短短的数月之内便被一扫而空。
日本大本营坚信对南方作战的胜利是对华采取攻势战略的良好机会,于是开始酝酿在中国正面战场上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以武力摧垮国民政府或者迫使其投降,但当时并没有准备进攻重庆。
1942年3月19日,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上奏天皇,提出:“希望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对中国事变的处理,断然设法尽快解决”,主张“从其他方面调用若干兵团,与在华师团共同进行稍大规模之作战”,其作战目的“为歼灭敌之中央军,或攻占对重庆政权能构成直接威胁的战略要地,或策划使敌各军分崩离析而使重庆政权失掉统治力”。在奏文中,他没有提出要进攻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