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10回中,张太医来到贾府给秦可卿治病,贾蓉想说出秦可卿的病症,张太医却说:“依小弟的意思,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在给秦氏把过脉后,张太医果然准确地说出秦氏的病症与缘由。这就与当今的很多医生不同,离开了仪器检测,就不能给病人准确诊断。
不过,本文不想多谈医生给病人诊断,而要谈谈评委给论文把关。据报道,如今论文检测软件热销,而购买者主要是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北京青年报》1月4日)。学生为何要买这个东东?原来,很多学生的论文是抄来的,而大段大段的抄袭,论文检测器能检测出来。因此,为了让自己的论文能蒙混过关顺利通过,自己就要先行检测一下。由此,也就可以反证出,给论文把关的评委也患上了仪器依赖症。一篇论文无论有多假,只要能蒙混过仪器,也就能蒙混评委。否则,哪有许多学生购买这个软件呢?
然而,评委用上了软件检测器,能杜绝论文作弊的行为吗?不能。其一,论文检测器能检测出的是大段抄袭,而“聪明”又“勤奋”的学生,会变大段抄袭为东拼西凑,或者将大段的文章打乱再重新组合;其二,他们可以干脆到代写网购买论文(代写者还很讲“职业道德”,保证论文能通过仪器检测)。从如今的行情看,代写论文并不贵,全日制本科论文千字100到150元,硕士论文150到200元,博士论文200元到300元,这样的价格购买者承受得起。所以,论文检测器的功能实在有限。
那么,怎样才能遏制论文作假的现象呢?最重要的当然是从源头抓起,让学生不愿作假,不必作假,不敢作假。而要学生不敢作假,方法之一就是评委们有张太医的本领,不必用仪器检测,就能看出论文的毛病。这样,即使一篇论文能通过仪器检测,却通不过评委的眼睛。可能吗?应该可能。比如说,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总应该有点新意吧?或者有新观点,或者有新发现。而卖论文的写手坦言,他们的论文没有新意。因此,一个对某个领域熟悉的评委,仅凭论文有没有新意,就可以判断一篇论文合格不合格(依我之见,一篇博士论文即使不是抄来的,但没有任何新意,就可以判其为不合格)。况且,还有论文答辩的环节。只要这个环节不是马马虎虎地走过场,那论文作弊者总会露出破绽。怕就怕给论文把关的评委不是张太医,而是庸医,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情形不甚了了,离开了仪器检测,就对论文作弊行为束手无策。
模仿培根的话,我想说:“一次让作弊论文通过,其恶果甚于十次论文作弊,因为论文作弊只是脏了水流,而让作弊的论文通过却是弄脏了水源。”目前,学术作假之风越来越猛,恐怕与有人弄脏了水源有关吧。(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