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奥数”无错,错在“有教无类”

发布时间:2011-02-05 07:40  来源:沈阳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在教育实践报告会上喊出“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导致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但是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中国青年报》1月25日报道)

一般而言,只有5%的儿童适合学奥数。关于其是否需要被废除的话题,国内已热议了几年。可热议归热议,奥数疯狂的势头依然得不到控制。国内的奥数高烧不退,可在国外,奥数却显得冷冷清清。

对比国内外的奥数就会发现,在国外学奥数依靠学生的兴趣,一旦对其感兴趣则会非常投入。而国内的奥数往往能和升学、择校扯上关系。升学和择校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学生不得不接触对自己毫无兴趣可言的奥数。这样反而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求废除奥数的,正是因为抓住了“奥数和升学联系在了一起”以及“奥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力挺奥数的是因为他们坚信奥数能够发掘一部分孩子的特殊智力和数学兴趣。

这是一场似乎没有终结的辩论,参赛的两方都力争说服对方,谁也不会退让,同时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要结束这场争论就要找准问题的本源。

有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叫“因材施教”,它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受教育者的才智高下之不同。教师面对的学生也是各有各的个性和特长。有的擅长数学,有的擅长英语。有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也有缺乏父母早期教育的。必须要对不同的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虽有时能听到“因材施教”,但仅仅是出现在教学理论中的蜻蜓点水。教育专家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告诉我们,现在真正实施的教学方法是不管学生异同的“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可以不认识学生,不知道学生叫什么名字,自言自语般地一节课讲完后走人。身为老师也不会担心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会因此落后,因为自己只要抓好前面的“尖子生”即可,教育评价体系就是这样为教师设计的。

随着教育乱象的逐渐蔓延和恶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家长也开始注重升学率和择校问题。学习的目的一旦转为升学,教育的策略也将不得不改变。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学生既然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明显的过人优势,那为何不将奥数培训推广到全班全校呢?就这样,只适用于5%左右的学生,必须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辅导的奥数成了有教无类的俘虏。大面积的学生不得不接受他们认为枯燥无趣的刁钻数学题目,抱怨声、呼吁声也就难免不绝于耳。

刘彭芝校长喊出“奥数不是反革命”后,我们就要好好分析一下奥数的利弊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究竟是奥数错了,还是我们把奥数放错了、用错了。(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