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淡化偏才怪才是大学的正途

发布时间:2011-01-29 07: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大学这次想得很清楚,表达得更清楚。

 23日,北大招办负责人以新闻通稿形式首次回应公众对于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质疑。

 通稿所举理由有四。我尤其看重其中两条。

 其一:大学的选拔标准带有“指挥棒”性质。如果大学把“偏才”、“怪才”作为选拔录取的标准,那就一定会出现一大批根据这个标准制造出来的“偏才”、“怪才”,出现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训机构,你需要什么条件就给你出具什么条件,但实际上,这样的“偏才”、“怪才”绝不是我们希望的拔尖创新人才。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过类似的教训,它对基础教育的不利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这意味着,北大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权力。顶尖大学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旨在于,高考“指挥棒”方向紊乱或说尾大不掉、“指挥者”瞻前顾后或者关节僵硬的现状下,大学站出来,给出一条可供选择的新路径。

 这条新途,路标如何设置,自然是重大问题。它当然不能重蹈旧指挥棒的覆辙,但也不能为反对而反对,逞意气之快。具体案例固然可以具体考量,给偏路子怪路子留下适度空间,但“指挥棒”断不能剑走偏锋以怪为美。

 明智的政治家说过:“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套用一下,明智的教育家应该知道,僵化的高考选拔机制在社会心理层面造就的逆反,固然赋予了大学选拔“偏才”“怪才”的某种期待性权力,但这种权力必须谨慎使用。

 北大此次表态显然足够谨慎。这也意味着,这所大学对当下国情,尤其是教育领域的趋同、趋利取向有明白的认知。投你所好还不容易吗?你要偏和怪,我把流水线的参数设定钮调一下,不就行了。

 其二:中学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它不是大学教育的预科班,不是为了上大学而开设的培训班。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然如此,“偏才”、“怪才”就不是中学教育的目标,而只能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结果。

 这意味着,北大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学的价值——坦率地说,许多中学校长和老师未必能有这份认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