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海副市长杨雄称上海今后将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市长韩正表示,上海房价过高,严重扭曲了住房的居住功能,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中新社1月20日)
1月5日,工人在位于上海市首批市级统筹公租房建设工地进行施工扫尾工作
永远究竟有多远,咱不得而知。不过,对于那些可能“永远都买不起房”的市民来说,副市长承诺“提供廉租房”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毕竟,当“永远买不起房”并不意味着永远“寄人篱下”甚或“居无定所”时,的确令人欣慰。
不过,假如听到副市长“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这句话,便认为廉租房真的能大庇“永远买不起房的人”俱欢颜,恐怕是过早乐观了。事实上,既然永远究竟有多远,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那么,究竟谁才算是“永远买不起房”的人,自然也就并无明确的标准。某种程度上,所谓“永远买不起房”,其实本身更像是个伪命题,因为无论房价多高,只要是或多或少有收入的人,即便一代人耗其一生也只够买起几个平米,但只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迟早能等到买得起房的那一天。而这其实并非什么虚拟的传说,现实中,几代人买一套房的故事,早已是普遍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自认为凭借自己的收入“永远也买不起房”的市民,其实未必会被归入“永远买不起房”的行列中,自然也就未必能受到廉租房的惠顾。
而按理来说,廉租房的覆盖面其实不应该局限于“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作为一项住房保障政策,廉租房更应对所有买不起房的公众提供必要的庇护,哪怕这些人有着未来买得起房的可能,甚至这些人明天可能就会成百万富翁,只要他们当下买不起房,他们都应该有资格在当下获得“廉租房”的庇护。
一言以蔽之,“永远买不起房”的永远究竟有多远,咱实在不得而知,既然如此,廉租房其实不必非要去界定谁也说不清的“永远”,而更应将所有“当下买不起房”的市民都纳入供应之列。(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