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立法规定老人有权拒绝“啃老”,督促一些眼高手低、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回归社会,让老人安度晚年,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中国人普遍有“水往下流”的传统,看着子女面临住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不会无动于衷。如果老人帮助经济拮据的子女是“周瑜打黄盖”,法律也管不了这么多家务事。
“啃老族”中,除了少数人确实眼高手低、好吃懒做、依赖心理作怪以外,更多年轻人“啃老”是出于无奈。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社交、吃饭、穿衣,样样要钱,不少年轻人工资赶不上老人的退休工资。“啃老”,实际上是一面民生镜子。
要保障老年人权益,除了立法禁止“啃老”以外,政府还要想办法帮助年青一代化解生活压力,平抑物价,避免民众生活质量下降。
总之,“啃老”不仅是伦理问题与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如何化解“啃老”难题,不仅要用法律督促子女坚守孝道,不要轻易向老人伸手,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不要养成依赖习惯,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政府要在物价(尤其是住房、医疗、教育消费价格)方面体现责任担当,化解百姓生活压力。
国富向民富转型,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亮点。而通货预期扩大,畸高房价吞噬人民的财富,打击百姓过好日子的信心,年轻人无奈“啃老”,实际上是国富向民富转型的一道民生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