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中央歌剧院马梅:一个在西单地铁通道里唱歌的女孩怎么就上春晚了。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如果这样大家都去西单唱歌好了,别去学校学习了。(1月21日《新京报 》)
春晚尽管只是一台晚会,但却是个名利场,上了春晚,如能够被观众关注,其身价不可同日而语。生活中,肯定有不少人想挤进春晚的舞台。其功利性不必讳言。如果大家为了上春晚而“走捷径”,肯定不好,也会形成不公,不过,对于西单女孩子的“走捷径”,却需要厘清几个事实,因为这是强加的“不公”。
其一,饱受诟病的春晚需要西单女孩注入新鲜的“血液”。西单女孩来自社会底层,她代表的就是草根力量和底层“原生态”,正因为是源自生活的“鲜活血液”,才会被春晚看中。同样来自草根的还有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生活元素多了,春晚就变得好看了。
其二,西单女孩走进春晚,不仅仅是她的歌声,还有来自她独立自强的生活态度,这样的女孩无疑深受公众的喜爱,也值得我们喜欢。春晚的意义就在于为全国人民奉献好的节目,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平民,不管节目高雅还是通俗,只要百姓喜欢就是好节目。这应该成为春晚选节目的原则。
其三,上春晚的难道一定是艺术家?上春晚并不单单是艺术家的事,春晚不单单是艺术家就能代表得了。而艺术家的艺术价值并不是体现在春晚上,想必不会有人为了春晚,而故意去西单地铁通道里唱歌。西单女孩并没有为了上春晚,而去地铁唱歌,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事实上,特意去地铁唱歌的,未必就能够上春晚,这个道理谁不懂?往深层里说,西单女孩在地铁里唱歌变成名人了,但会有多少仿效者?有多少人不愿意上正规艺术而去地铁唱歌?
人大代表本是为民说话,本是站在老百姓角度想问题,可这位“艺术家”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不公”。如果推敲一下,不难发现,或许在她看来,春晚不一定是艺术的最高舞台,但它是成名的最快捷平台。而从事“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成名”,艺术家不能成名,怎么让西单女孩成名了,不公平;或许在这位“艺术家”的心目中,只有通过正规的艺术院校、“正规的艺术评选”以及论资排辈的顺序传承之后,才能在一定的时期之后达到成名的目标,才能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可她却恰恰忘记了一点,上不上正规艺校和上春晚没有什么关系,赵本山也没上过正规艺校,可人家却是春晚的“常青树”,这该怎么解释?
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这些草根的登上春晚,让遵守规则的“艺术家”心很不舒服,也对他们的权威造成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釜底抽薪般地解构了“艺术家们”存在以及生存的基础。倘若这样的例子再多一些,这样的非主流渠道再多一些,“艺术家们”的脸面往哪里搁?
说西单女孩上春晚“走捷径”是强加的“不公”,纯属瞎扯。(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