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17日电(记者季明)上海市负责人在当地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除特殊规定外所有市级部门预算要报市人代会审议,所有市政府部门预算要向社会公开。同时,市民最为关心的财政专项资金公开也将从19项增加到30项,还将扩大公开地方政府债券、排污费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非税收入。
种种新举措,说到底就是“透明”二字,而这二字也正是百姓的期待。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收支账本都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政府账本中的如何收钱,花了啥钱,花得值不值等等,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政府有责任作出回答。
政府账本的公开透明,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必需。近年来各地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不少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有数百亿乃至千亿元之巨,各地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代表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屡创新高。只有增加公开透明程度,才能有效减少巨额资金带来的管理风险,才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财政兴建“形象工程”的投资冲动。
让政府账本晒得更彻底,在横向上需要将更多的开支项目纳入公开的目录。从今年起,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已要求将除教育收费外的所有政府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是实现财政预算管理全覆盖的重要一步。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公开透明力度,特别是将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各界最为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公之于众。
让政府账本晒得更彻底,在纵向上需要将更为详尽的财政收支细节加以公开。当前各地政府预算报告过于笼统、难以审议的问题并没有彻底改观,例如老百姓高度关注的“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等预算信息就无法在预算报告中找到答案。对此不仅需要各地政府推动财政收支公开透明的决心,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更为硬性的规定。
让政府账本晒得更彻底,不仅要让百姓对政府财政收支看得见,更要看得明白,说得上话。眼下有些地方采取的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或者是要申请了才公开,或者是公开了也只给你看“简版账本”,关键信息语焉不详,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自然无从谈起。
预算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标志。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将政府账目尽可能详尽地对人民群众“交底”,只有自觉接受监督,虚心纳取建议,才能让纳税人的钱花得更透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