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镇江日报刊登了《公共场所禁烟,履约任重道远》的新闻,反映出我市一些公共场所禁烟情况良莠不齐的现状。
在一些公共场所,为什么禁烟令成了一纸空文?除烟草文化一时难以根治之外,执法的不可操作性也是重要原因。可以想见,执法的几十号人,不可能深入到成千上万的公共场所,随时随地进行制止,因此仅靠执法检查是不可能完成公共场所禁烟任务的。
然而,同样是公共场所,同样是很少有人上门检查,为什么在我市卫生系统的公共场所,我们就很少看到有瘾君子肆无忌惮地抽烟?这除了与医务工作者自身禁烟规定执行得比较好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现吸烟者,许多医务工作者都会上前进行劝阻,吸烟行为因此得到有效遏制。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说明,禁烟实效与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是否进行劝阻直接相关。也就是说,要严格执行禁烟规定,靠的是公共场所的平时管理,且这个群体人数多散见于各个场所,如果他们能够自觉执行禁烟规定并劝阻吸烟者,那么效果远比禁烟执法来得有效。
因此,要让公共场所禁烟效果更好,我们不妨把劝阻吸烟的职责交给公共场所的管理人,而执法部门当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理清利益关系。
当前许多公共场所,特别是一些餐饮、酒店、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会对公然抽烟行为熟视无睹的重要原因,是认为禁烟与己无关,所以不愿得罪顾客,害怕丢失部分烟民客源。对此,禁烟执法部门要对没有很好履责的公共场所进行经济处罚,当烟民带来的效益远远低于经济处罚时,相信更多商家会选择主动作为,或建立吸烟室,或直接劝阻。那时公共场所吸烟现象肯定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