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中国一些官员不大懂得与外国人交流,开口闭口就是“春暖花开”、“秋高气爽”,贯穿着大量的空话套话。这一套在国内民众听起来,早已耳熟能详,通常是老老实实地听完、热热烈烈地鼓掌,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怕是云遮山雾绕。
其实,有些官员不独在国外交流时会撞上“理解墙”,在国内讲话也经常让人不知所云。简简单单一个事情,几句话就能讲清楚,但有的可以讲上好几个小时;言之有物也就罢了,他那里还要充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之类的“文件体”。结果台上讲得干巴巴,台下听得意兴阑珊,以至于不少会议中间鼾声四起,又造成了所谓的“会风”问题。
网上流传着一些乍看起来十分“现代”的“万能讲话稿”,一般都是先肯定某某领导的讲话,然后再补充下个人意见。但如果看官们真把这个人意见当成了意见,那就被“忽悠”了。这些个人意见,表面上听起来义正词严,最后仔细一分析,其实他什么意见也没表达,那些观点基本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不过,有的官员连空话和套话也讲不好,总是停留在阶级斗争年代的水平,动辄就是贯彻指示,或者把中央文件拿来一大抄,弄得貌似有高度,其实是思想和语言上的偷懒。能够把空话和套话讲出点自己的套路来,讲出点个性来,虽然不说可以跟得上时代步伐,至少也能让听讲话的干部群众们少打点瞌睡,从治本的角度改善下会风。
虽说如今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却不等于全球化已经终止,也不等于以后咱们的官员就不出国了。以前咱们到国外去招商引资,要讲话;即便以后咱们经济更发达,要到国外去投资,也还是要讲话的。不能由于咱们有了钱,去投资就可以大讲具有中国官场特色的空话,你以为别人听着高兴,别人可能只是忍着性子没发作而已。空话套话的蔓延,损害了咱们的国际交往形象,但要及时更改,除了学习一下国际交际学,我看根源还得从国内官场风气来找。造成这种空话套话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他人捉刀代笔已成风气,官员念稿念出了“秋高气爽”这样的经验,不“秋高”一下,就难以“气爽”下去;二是怕出错,怕出洋相,怕担风险,而讲空话和套话固然让会议无味,但却是最无风险的讲话,“祸从口出”,到底还是有些先例的。而要论根源,恐怕还是在于官员升迁体制中的一些不尽合理之处,比如一些庸官但凡不出错,在可上不可下的潜规则下,一般可保一生安康,而一些个性官员,虽可惹就一时风云,仕途坎坷却也是常见的。
贴近时代话语体系,除了改革一下用人制度外,还得革除那些陈旧的文件体,学会说点真话,表点真态。真话说多点,空话和套话自然也就减少点,也就逐渐跟上时代步伐了。(周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