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罗瑞卿在文革前后

发布时间:2010-12-27 0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罗瑞卿的儿子“失踪”了

  1961年,罗瑞卿兼任了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受中央直接领导,协助聂荣臻和贺龙,抓“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

  在罗箭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前,罗瑞卿给三个儿子改了名字。他说:“你要上军校了,我给你们兄弟三人起了名字,叫‘箭’‘宇’‘原’,就是火箭、宇宙飞船、原子弹。”

  “我父亲和我说得比较多的是,他们那一代打了很多仗,我们这一代主要是好好学习,建设祖国。我们的名字寄托着爸爸和他那一辈人富国强兵的期望。不但我们兄弟三人走进了部队,我的两个妹妹,一个在中科大上了高分子化学系,一个考入了哈军工核物理系,全部都被父母送上了国防科技战线。”

  早在1953年,在中央研究成立哈军工的会议上,陈毅元帅就跟大家拱手相约:“我建议我们今天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们,带头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个学院来!”那时,高干子弟都兴上哈军工,毕业后随时准备上前线,“走毛岸英大哥的道路”。

  但罗箭并不是一开始就上的哈军工。罗箭1958年中学毕业的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了,没能到苏联去留学。为了能学习核技术,他去拜见了哈军工的院长陈赓。“他告诉我,哈军工没有原子专业,建议我报考中国科技大学。我后来考上了中科大,物理考了满分,读的是原子能系。”

  中央决定在1964年10月,即建国15周年时,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当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培养来不及了,哈军工就从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这些高校中调集学完基础课程的大三学生,以此来压缩培养时间。罗箭就这样转到了哈军工学核物理系。“我们这一期毕业生,哈军工核物理系第一期学生,就提前在1963年8月毕业。”

  罗箭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科委的第21研究所,参与核试验的理论研究。这个研究所在新疆罗布泊,但因为当时新疆尚不具备开展工作的技术条件,先在北京通州办公。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64年5月罗箭进了核试验场。他出发前,只跟父母说要到新疆出差。“我没说别的,他们也就没问。结果我一去去了8个月。那时候要求很严的,不准通信,我8个月没给家里写信。”

  一天,罗箭正在一个“工号”上忙碌着,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喊他,一抬头,看见一位佩戴上将军衔的人站在面前。旁边的人介绍说,这是张爱萍副总长。“我赶忙敬礼,他却拍着我的肩膀连连说:‘壮了!壮了!’其实我以前并没见过他。”

  张爱萍问罗箭:“来新疆这么久为什么不告诉父亲?”

  罗箭说:“您规定的,执行这个任务要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我没有结婚,没有妻子,父母自然也不能告诉了。”

  其实儿子的动向罗瑞卿当然是知道的。当时中央有个三人领导小组,由周恩来、贺龙和罗瑞卿组成。总指挥是聂荣臻,前线指挥官是张爱萍。罗瑞卿一次在总参研究核试验的会上开玩笑说:“我大儿子失踪了,好几个月没有音信,不知到哪儿去了。”张爱萍听说了,第一次进场就先去找罗箭,“一个工号一个工号地找我”。

  在这一次和其后的第二次核试验中,罗箭都获得了三等功。1966年春节后,他本该再赴罗布泊参加第三次核试验,但组织上突然通知,让他下乡搞“四清运动”。

  当时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也是很重要的政治任务,所以罗箭并未意识到这个变化有什么弦外之音——父亲被打倒了。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