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潘家铮在三峡评估报告上称,三峡工程是长江上的钢铁长城,质量非常好,万年不垮,称豆腐渣工程说法是谣言。(12月19日《长江日报》)
潘院士万年不垮的言论一出,立即引来非议四起,有人唏嘘潘院士不尊重科学,质疑钢筋混凝土的工程怎么可能屹立万年,有人戏言万年不垮的是喜马拉雅山,不是三峡大坝。
笔者以为,潘院士是中国水电水利科技的大师,不会不知轻重,所谓万年不垮也只是用夸张手法形容一下三峡的坚固耐用而已,不必断章取义,更不必苛责这位83岁的老人。尊重科学,相信民智,考虑更加深远的问题,比揪住一个数字更重要。
三峡工程从设想勘察到论证开工,中间召开了几次大规模的专家论证,反复修改议案、规划,前前后后经历了75年,三峡大坝的效益已经初见端倪,大坝的稳固也在今年夏天的防洪中得到了验证。也许现在民众和专家关心的,应当是其他更深远的问题,三峡会不会变成第二个三门峡?三峡到底可以使用多少年?三峡周围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还会有哪些变化?三峡移民和当地居民如今生活状况如何?如考虑这些问题,一些无谓的争议自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关于三峡的话题,有些需要历史去检验,有些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与思考。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克服专业上的困惑与技术上的难题,依赖政府决策与民众监督可以确保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没必要苛责三峡能屹立一千年还是一万年这个数字了。 (湖北 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