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菜价上蹿下跳不该怨农民

发布时间:2010-12-17 07: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广东珠海金湾区红旗镇湖东蔬菜基地,部分菜农因为此前蒜价短期内暴涨至7元/斤,便跟风大面积种植,可虽然现已丰收,蒜价却跌至不到1元/斤。老谢夫妻今年种了8亩大蒜,化肥、农药,加上种苗,每亩地花了3000多元的成本,现在一亩地的大蒜卖出去却只能收回2000多元,每亩亏损近1000元。(据12月13日《广州日报》)

    农民丰产不丰收,被一些地方的农业相关负责人归咎于“看天吃饭”。但珠海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有关负责人却“独树一帜”,表示这只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户种菜不讲科学,信息不灵,做事考虑不周全,眼馋蒜价高,就一拥而上,最终导致产品过剩,价格下跌。

    农户种菜不够科学,很多情况下确是事实,上述分析也貌似符合市场经济的供求平衡原理,但却显然忽略了一点──造成此前部分菜价急速暴涨的根本原因,不是人们对这些蔬菜的需求陡增,而是游资炒作的结果。这几乎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却被上述负责人视而不见,反把责任撂在农民肩膀上,到底是谁信息不灵?

    菜价下跌,是近期频现的物价稳定措施使然。毋庸置疑,被媒体简称为“国16条”的《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以及近期频发的其他多种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由于各地积极有效地落实,已取得初步成果。可同样面对这一成果,买菜的居民虽然乐了,可种菜的农民却连哭都快哭不出来了,这绝不是旨在惠及全民的政策初衷。

    为控制好通胀预期,采取稳定物价的政策,执行个别价格临时干预措施都可以理解。居民和农民都渴望物价不会暴涨,能够平稳。就算在游资等其他复杂因素将菜价炒高时,也没听说哪个农民大赚成了富豪。农产品等价格飞涨,也会殃及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农民也是物价上涨的利益受损者。

    也许是因政策制定或执行中的些许疏忽,菜贱伤农才成为这一轮稳定物价措施效果初显的副作用,但既然暴露出来,就不容小视,因为同样面对物价剧变,与目前我国各种保障相对完善、投资渠道更多的居民相比,农民的承受能力要脆弱得多。

    与此同时,仍有一些蔬菜还在重施“大蒜们”的故伎,比如正在一天一个价噌噌猛涨的河南汝州的萝卜。所以现在如果不尽快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取价格倒挂等短期解决方案,发展“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等产销对接模式,菜贱伤农的现象,还将周期性上演。 尹平平(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