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认为,“傍傍族”日渐增多,其结果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想“傍”的人越多,表明社会竞争原本的途径已经出了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傍”的更多的灰色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成功,一时成功的是个人,永久受害的是整个社会,还有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每一个人心中的公平正义……
探究
功利者的信条
世人之于权贵,心态可谓复杂。一方面,“仇富情结”天然作祟,往往下意识表露鄙夷、批判,俨然一副正义卫道士姿态;另一方面,“权力-金钱”崇拜根深蒂固。权钱至上,悄然成为最实际的普世价值。功利主义甚嚣尘上,各阶层无不为世俗目标奔走钻营。在此语境下,“傍”便很可以理解:后一种情绪,使得此类行为得以大范围出现;而前一种情绪,最终让“傍傍族”备受关注、背负更多负疚。在别地,“傍”只会被视作个体选择,而非社会公共问题。但在此时此地,“傍”却是刺痛人心的敏感话题。这,无异与国人文化性格特殊性勾连万端。
始终以自我矛盾的视角看待权钱,注定无力形成抵制“傍文化”的舆论压力。由此,“超五成人称身边存傍款傍权者”,着实不足为奇。“傍傍族”似乎理由充分:“权贵者太强势,不傍难出人头地”。很是悲情,一副不得已而为之的可怜姿态。但需要厘清的是,任何道德进化皆非一个确定性过程,而取决于共同意志裁决、有赖社会成员推动。所以,强势者恒强、弱势者恒弱,未尝不是民众纵容的结果。当所思所盼,只是如何“借树乘凉”,“大树神力”注定愈发强化,以致更多人委身追随。如此循环,流俗以恶。
的确,为“傍”找一个容忍借口太过容易。同样,“傍”何以成势,也不是难于解释的问题。关键是,怎样看待此一趋势,继而如何决定态度与对策。仅仅将乱象归因为形而上、抽象的社会不公,而全然无视个体平庸的推波助澜,想必难以体现这个时代的智识与担当。理性人的抉择,当是与权贵败德者保持距离。严守道德律,倒逼出一套文明社会规则。然玉
评判
公平竞争缺失令傍傍族泛滥
虽然傍现象的泛滥成为民众共同的现实观感,但无论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傍与被傍都是一种高度稀缺的资源,而不是一种人人唾手可得的资本。想要成为人们争相傍取对象的人必须要拥有被傍的实力,譬如权力,又如财富;而想要成为傍傍一族的人必须具备可与所傍对象相交易的资本,譬如亲情,又如姿色,再如金钱。
在傍傍族看来,虽然每一个人都有傍的想法,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傍上的实力。因此,傍傍族并非“只能如此”的弱势群体,而是一种在弱势群体里相较强势的群体,所以,“不懂傍傍族的心酸”的说辞只是一种矫情的辩解。
不可否认,傍傍族并没有完全消解奋斗的意义,而只是将奋斗引往一条看似捷径却充满危险的歧途。他们客观上成为权贵文化横行的帮凶。傍傍族具有明显的负面示范效应,它向后来者宣扬的不是规则的胜利,也不是努力奋斗必然通向成功的可能,而是钻营取巧、出卖自己、抓住权钱的重要性。
于是,公众的心理越来越犬儒,他们反对特权并不是为了废除特权,而是希望自己成为实际的特权掌有者;他们反对不公平并不是废除不同平,而是力图使自己站到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上;他们戏谑傍傍族并非看不起傍傍族,而是希望自己也能获取成为傍傍族的资本。
从傍的心理到傍上的可能性,是从泛滥的傍文化到泛滥的权文化之间的转移。傍文化就像权文化的影子,只要有不受制衡的权力,就有随处可见的寻租空间,也就有投机取巧的傍傍一族;只要潜规则不能被规则所取代,只要阳光照不到权力的黑匣子,傍与被傍之间的利益同盟就不会告破。只有权力和金钱仍然是支配社会运转的实际力量,公平竞争的可能性还在襁褓之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傍傍族的队伍。张凯阳
担忧
别让更多人失去拼搏动力
“傍现象”背后有着“肥沃的”土壤,有着浓厚的社会环境。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由于贫富差距的加剧,生活困难群体的人格尊严越来越难以维护,即使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的求学改变命运之路也越来越窄。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因此他们仍旧能够保持巨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因为人们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体精神的支持。但在我国,“傍傍族”日渐增多已使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种“别人都能傍,我不傍就吃亏”等心态加入“傍傍族”的行列,必将会越来越使权力和金钱在社会上运作自由,必将会使权力寻租等不公正社会生态更严重,必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自我拼搏奋斗”的信念和动力,也必将会严重吞噬社会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的现代国际社会,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相关部门绝不能再对此漠然置之了。而这些,显然需要从校正“无所不能”的权力及“人治”现象等尽快做起。张东阳
反思
草根梦想何以寄托
可以说,公众对“傍傍族”的心理是纠结的,但又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傍”的主体,因为离开了这一选择,个体无法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正如专家所说:“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巨大的不安全感,才会让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
事实上,个体对“傍”的选择并非是天生的,有些甚至是非主动性的,而是现实压力使然。当“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和整个社会中投机心理盛行时,为了生存,为了未来,除了“傍”,谁能给他们第二种选择呢?在社会上升空间日益狭窄,上升渠道越来越逼仄、改变命运的几率越来越小的当下,个体不成为“傍傍族”,又能成为什么呢?
家庭社会资本的不均等是“傍傍族”出现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是家庭所能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的总和。以家族制和差序格局为特点的社会结构使我国成为一个人情社会,这必然使那些社会资本匮乏的家庭与阶层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与通道。更要命的是,出现了特殊利益集团对其他阶层权利严重挤压相伴随的事实。
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中,优胜劣汰是常态,这不仅能够使下层阶级的优秀分子实现阶层流动,上层阶级更新血液,也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在我国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权力阶层对于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的垄断与世袭,贫困阶层子弟只能在非正规部门工作,甚至无法寻觅正常的工作机会,并且,随着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的加剧,逆淘汰机制进一步强化,贫困阶层子弟想通过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加渺茫,最终导致了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都向优势群体集聚的怪象,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而这恰恰是“傍傍族”出现的社会原因。
因此,在看到“傍傍族”有“可能使得社会人脉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和“使社会失去创造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反思,给更多的个体以不进行“傍”的理由。否则,在社会上升空间日益狭窄的当下,我们只能坐等“傍傍族”的大量涌现乃至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傍傍族是对阶层固化无奈抗争的信号。因此,指责“傍傍族”不如反思草根梦想何以寄托,不如给他们的理想以安身之地。朱四倍
■警醒
别追捧“傍的成功”
“傍傍族”的产生是一则生动而现实的寓言,“傍”这个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够讽刺性,可在逼仄的现实下,在艳羡着别人的成功时,我们都有想“傍”的阴暗心理。只是谁都避而不谈,妄图保持“独立之精神”,其实内心对“傍”既爱且恨,彼此心照不宣。你不“傍”,别人就捷足先登,结果只会让更多人上了“傍”的贼船,这次调查是43.3%的人想“傍”,下次会有多少呢?
没钱没权者什么都要傍着,而有钱没权者要傍权,有权没钱者要傍钱。怎么说,反正“傍”就是一种交换,缺少了透明的监督,没了良性制度的保障,资源与机会转入地下,所谓的“傍”代替了竞争,成为了机会的分配方式。石家庄的造假书记王亚丽,傍大官直至副处级,终于落马,而江西玉山县委书记王学山,傍大款成为了阶下囚,这些傍的例证,无不警示“傍”是一种灰色的手段,这种成功只不过是制度的毒瘤,众人不该追捧。熊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