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幼儿园3年同价-有粗线条还需细纹路

发布时间:2010-12-07 17:27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一半适龄儿童没有进入幼儿园,即便在北京也有四成适龄儿童没有幼儿园可上。这是一组令人黯然的数据。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改变入园难、入园贵,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才能达到教育兴国的战略目标。

未来三年,中国将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并有望实现公私幼儿园同价。中国政府网消息,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称,目前正抓紧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扶持和资助,让群众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12月1日财经网)

“入园难、入园贵”一直备受诟病,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命题已经纳入国家议程,此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是坊间所说的“国十条”,“国十条”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如今,破解这一命题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公私幼儿园3年内同价即是佐证。

但是,无论是路线图还是时间表,都是“粗线条”,而没有“细纹路”,换言之,对公私幼儿园3年内同价尚需从几方面予以厘清。

首先,公私幼儿园同价,谁与谁同价?众所周知,由于有公共财政投入,公立幼儿园学费十分低,与之相对应的是,私立幼儿园学费过高,如果公私幼儿园同价,同的是高价,就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当然,按照正常的理解应该是,同的是低价。但是问题随之而来,钱怎么办?数字显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2%至1.3%,而且几乎全部用在城市公办园,不少地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尚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比,可谓相形见绌。在这种语境中,要实现公私幼儿园同价,就必须有更多公共财政投入。

值得提及的是,根据“国十条”的规定,加大财政投入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具体可概括为“五有”:一是“预算有科目”,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二是“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在未来三年有明显提高。四是“拨款有标准”,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五是“资助有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这些规定条分缕析,但是如何执行是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众人念兹在兹的教育投入占GDP比例4%,就迟迟未能落实。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比例的4%。这个在当初貌似不难实现的愿景,但时至今日仍未兑现。到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该纲要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尽管这一规划纲要具备法律效力,但仍未得到有效遵守。教育投入不足,已然成了国人心中隐隐作痛的标志性伤痕。教育投入占GDP比例4%未能实现,学前教育的投入能保证吗?让人不敢乐观。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公私幼儿园3年内同价即便实现了,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堪忧。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幼儿园教师的职称、编制、待遇等方面由于一直缺乏足够支持,导致城市有近一半、农村60%幼儿园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很显然,投入上去了,幼儿园数量上去了,但师资水平上不去也不行。没有好的师资,就难有好的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一半适龄儿童没有进入幼儿园,即便在北京也有四成适龄儿童没有幼儿园可上。这是一组令人黯然的数据。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改变入园难、入园贵,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才能达到教育兴国的战略目标。在笔者看来,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善政,此前不是间或有地方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了吗?

学前教育应该葆有公益性质,如此,方可纾解当前的入园难入园贵。(王石川)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