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何时能放心选购乳制品?
有消息说,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从3月到8月,我国进口乳品被检出有670余吨不合格,婴幼儿奶粉占近7成,其中又以产自澳大利亚的为最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 冈说了,不要一味相信进口乳制品有多好,其实国外乳制品也是鱼龙混杂。
从宋 冈理事长的表态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产业界的一种典型心态,很有趣。据说,中国人都有崇洋心理,以为什么东西都是外国的好。但后来质量检验陆续发现,洋货也有质量问题,也就是通称的“鱼龙混杂”。于是中国业界人士就提醒中国消费者,不要一味相信洋货。似乎这样一来,国人就会明白事理,倒向国货,国货马上迎来春天。
但国货的春天未必会来,因为消费者购买的天平还是向洋货倾斜着。洋货鱼龙混杂,但毕竟是有鱼有龙,消费者掏出钱包时,面前还是大有龙在,他们根本犯不着退而求其次。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并没有面临别无选择的困境,既不必买不合格洋货,也不必非信任国货不可。
有些国人确实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态,但洋货整体质量比国货好,这也是一个冷酷的事实,从19世纪迄今一直没有改变。这就是说,崇洋媚外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对历史现实的客观反映,只要现实不变,这种消费心理也很难改变。“民族工业家”仅仅把它视为一种不正常心理,每每发现洋货的某种缺陷,他们就会借题发挥,希望完成对国人的心理纠偏,这就有唯心主义之嫌。
在中国,提倡“消费爱国”的人不在少数,有时候还发展成一种社会运动。可惜很多国货不争气,有些缘于中国整体落后,研发、制造以及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性能不及洋货;有些是能够做好,但商人们丧尽天良,故意制造假冒伪劣,结果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国人想来点爱国消费,买点国货,却没有如此爱国的胆子。
就拿三聚氰胺奶粉这档子事来说,2008年上半年被曝光,国货全面沦陷,现在过去都快3年了,隔三岔五它还要出来吓唬一下国内消费者。这样的国货,纵有爱国消费者,他们敢买吗?
洋货与国货,其实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国货算是一家,从国产奶粉一度全面沦陷,可以看出国货的“整体性”。但洋货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概念,因为无论西洋也好,东洋也好,其实是好多个国家和原产地,也包括好多个质量体系。总体来说,其质量标准比我们要高一些,质量监督管理要比我们严格。即使洋货“鱼龙混杂”,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仍然意味着选择的众多可能性,包括不同的原产地、品牌,他们不会必然地转向国货。
但国货似乎还是没有清醒过来,“民族工业家”没有致力于改善国货的品质,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洋货的缺陷上。但洋货“鱼龙混杂”绝非洋货整体不行了,有些洋品牌可能出了质量问题,但有些洋品牌还是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对国货的最大忧虑是,国货似乎不打算把立于不败之地的洋货作为追赶目标,而是喜欢用不合格的洋货来证明自己品质低劣的合理性。这样的国货和“民族工业家”,可以说是自寻死路。(杨于泽 原题:别把希望寄托在洋货缺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