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中国房地产调控压力前所未有,调控政策面临六大难点。同时他也特别强调,我国房地产调控已尝试“十八般武艺”。楼市胶着之际,这样的政策表述只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调控难度。
如果从具体政策措施看,中国房产调控政策工具的确几乎已经被用遍,包括土地、财政、供给、需求、信贷、价格管制等都被如数使用过,有些甚至使用了不止一次。然而,这些政策实施的市场效果究竟如何呢?面对十多年来持续单边上涨的房价态势,显然调控部门对于所谓“十八般武艺”的讲法实难服众。因此,真正需要思考的并不是“武艺”的种类,而是“武艺”的效果问题。
从仇副部长所列举的六大困难看,城镇化、热钱、投资渠道狭窄等等,似乎最终决定了房价的只涨不跌。在笔者看来,这些因素的确会加大房价调控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控政策措施应该彻底认输。从海外市场的经验看,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的态势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却有两点因素隐藏在这一趋势后面:其一是房价上涨但不会大幅度脱离公众的收入水平;其二,如果价格出现短期过高现象就会出现调整,即所谓的有涨也有跌。次贷危机时美国的房价收入比就从平均4.6倍降至4倍左右,这是市场自发调整的显现。
由此可见,即便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其特殊性,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只涨不跌的市场是合理的。恰恰相反,房价长期远远脱离公众的实际购买能力,且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调整,这一怪相足以表明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失灵问题。以此逻辑而言,此前的“十八般武艺”根本就是银样镴枪头,公众应该追问的是既然房价还没有出现过第一次“跌倒”,又何谈第二次跌倒能否避免的话题呢?
房价高企绝非坚冰一块,调控部门不能因为困难大、政策工具掣肘而放弃努力。仔细分析所谓“六大困难”,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性因素,只要就这些因素做出针对性政策干预,就不难取得突破。所谓的“六大困难”其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供给不足,二是钱多,三是钱没地方用。在十余年的商品住房体制改革中,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长期缺位是导致房价持续飙升的最重要基本面因素。至今为止,各地保障性住房依然进展乏力,不能不令人遗憾。此外,“钱多和没地方投放”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钱多”并不是问题,这正是中国财富增长的正面体现。而民间资本受制于体制而游走于投机市场之中,开放垄断性市场竞争始终是“口号大于实质”,这才是导致投机资金肆虐房地产市场的症结所在。
这些问题在中国经济体制运行中存在已久,但始终缺乏突破性的积极变革,由此,“十八般武艺”才会在高房价面前一一落败。而在仇副部长“诉苦”之余,我们翘首企盼调控部门的“擒拿”房价之术能够更加精湛。(作者马红漫,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