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国民“弱势心理”蔓延该如何医治?

发布时间:2010-11-22 06: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日报刊文称收入差距加大致国民“弱势心理”蔓延。文章称,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

没有权利,只有权力的社会,肯定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制度层面上的设计,如果没有公众的意志,或者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那么国民的心理必然有强烈的“弱势感”。社会不公,是全民的一场心理病,但是这个药方在哪儿,采取何种方法才能取得好的疗效?这很重要。

我们说一般的心理病,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情感、思维等偏离了社会生活规范。而“弱势感”的存在反而是社会生活规范偏离了人的行为、情感以及思维所引起的。所以,少数掌握着社会资源的人,没有遵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必然伤害到大众的利益。

这就是说,只要遵守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就不会出现全民这么大面积的“弱势感”。再举个例,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国考”,难道在我们这个考试大国,公众是热爱考试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普通的民众,通过“国考”进入到公务员行列,才能享受到“体制内”的好处。其实,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只要促进、保障公众利益的体制,并无体制内外之分。然而,出现了时下这种情况,必然就是“体制”能带给我们好处才驱动人们去追逐的。要是权力能够得到规范,没有特权横行,没有特殊利益集团,那么即使有了体制内外,“外面”的人也会活得很开心。

文章中还特别指出,这种“弱势感”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弱势群体”才有的标签,还有白领、大学教师等。试想,作为弱势群体的成员,看到比他们强势的白领、大学教师们和他们居然如出一辙,他们会怎么想?他们有正当的工作、收入、家庭,相比较农民工、城市底层者,显然是幸福极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家生活境遇不同,可是心理感受却都一样。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