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面对“惊人”消息,信还是不信

发布时间:2010-11-21 06:59  来源:工人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简单地给这种“质疑症”下好或坏的判断,很有些危险。保持一定的质疑,会在相当程度上过滤掉明显的炒作、无科学根据的“忽悠”,让我们远离盲从和冲动。那么,将我们的质疑保持在什么分寸,才能避免由不盲从走向事事质疑的极端?

  植物奶油是“人类食品史上最大灾难之一”,“对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可加剧食用者罹患冠心病、二型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危险”,“发达国家纷纷限制使用”——近日媒体报道了一些国内专家对植物奶油的严厉指控。

  这么大的事,自然招来众多围观者。虽然很多人搞不清植物奶油的准确说法是“部分加氢的植物油”,但一听说它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烘焙食品中被广泛使用,即十分紧张。

  很快另一方专家出来说话,并非所有的植物奶油都是“人类健康杀手”,而是有的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发达国家纷纷限制”的,是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而不是植物奶油的含量。最新消息说,卫生部正在开展反式脂肪酸的风险监测评估,按程序进行标准的制修订。

  面对类似“惊人”消息(本文特指超越普通人学识判断之上、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含量的问题),我们信还是不信?

  人们渴望了解真相。但现实中,不少人本能地对权威人士的解释或主管部门的说法存疑——“会不会代表什么人的利益说话?”“会不会有意在隐瞒什么、推卸责任?”以至于,遇到坏消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遇到好消息,本能地来一句“怎么可能?”这是“质疑症”的典型症状。

  简单地给这种“质疑症”下好或坏的判断,很有些危险。与事事质疑相对的,是权威说什么信什么,盲从,迷信,它距离理性肯定更远。而保持一定的质疑,会让我们遇事时,迅速调动起自己的理性判断能力,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借助多种渠道了解更充分的信息,再下判断,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它能在相当程度上过滤掉明显的炒作、无科学根据的“忽悠”,让我们远离盲从和冲动。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