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没有机会”的贫困是真正的贫困

发布时间:2010-11-20 14:55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于是就出现一个死循环:贫困,于是接受不了良好教育,于是找不到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于是收入很低,于是子女继续接受不了良好教育……当贫穷成为贫穷的原因,人生就像四处光明却处处绝境的困兽。

记者近日调查了弱势群体生存状态。张中周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村贫困农民,他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有专家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11月18日《人民日报》) 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许并不只是在于对“老弱病残”等生理弱势人群的关切,更重要的是对身强力壮、德才兼备的“弱势者”的担忧。这种担忧有很多流行语汇加以佐证,譬如“阶层固化”、“流动受阻”、“代际传承”云云;这种担忧迟迟找不到出口,郁积的情绪就只能在“我爸是李刚”、“富二代”、“官二代”等各色公共事件中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弱势群体虽早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但在很多场合,至今仍是一个敏感词汇。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的共识,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社会阶层结构是多元的,有强有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社会经济利益、权力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被弱势”的态势蔓延,既悖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化法则,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数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激起民众强烈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这是一代人的真实写照。斗转星移,令人郁闷纠结的是:18年或者28年又如何———纵使再加上多少繁华如斯、筚路蓝缕的青春,“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是“弱势群体”的困顿,也是最容易令人绝望的现实。弱势强势与财富多寡声息相闻,于是就出现一个死循环:贫困,于是接受不了良好教育,于是找不到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于是收入很低,于是子女继续接受不了良好教育……当贫穷成为贫穷的原因,人生就像四处光明却处处绝境的困兽。

不怕苦不怕累,机会在哪里?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如果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阙如,如果货币成为向上的通行证,社会竞争就如同挤汽车,因贫困而孱弱的群体就很难挤得上去。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弱势群体,他们在利益博弈的时候,话语权往往须仰仗媒体的良心或政府的官德,而自己的声音是微弱的———如果良心沉默、官德失语,制度之上的事情就只能靠私力救济解决。他们弱势,他们“不明真相”,他们的尊严与梦想零落成泥。

全社会都在关注弱势群体,然而,真正对弱势群体的悯恤,不是发几块面包或洒几滴眼泪,关键还得给他们舒展才智与能力的舞台,在每一个起点上抹平那些权钱垒砌的障碍。诚如论者所言,“这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减少户籍对劳动力的束缚,还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每一项都需要破除许多利益障碍”。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实质是赋予其公平分享权,然而,蛋糕就这么大,相对强势者,会否在公共利益的坚守下,温情地弥合那些危险的断裂?是体制化地平等竞争,还是居高临下地施与一些温存———前者是个艰难的价值选择。(邓海建)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