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报刊、电视和各种各样的大会小会上,我们经常看到、听到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到会”、“亲自讲话”、“亲自调研”、“亲自深入第一线”、“亲自检查工作”、“亲自宣讲文件”等提法。
不是说“亲自”一词不可用,但很多情况,它确实有泛滥之嫌。面对一些原本不用领导“亲自”的场合或事情,领导“亲自”了一下,以示事关重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强调领导“亲自到场”、“亲自过问”,大家同样会感到这一行为本身的特殊意味和分量。而更多的时候,领导亲力亲为本身就是分内之责,如果对此也大加渲染,甚至但凡领导的行为,都要冠以“亲自”,这就让群众反感了。
“亲自”之所以泛滥,与文风不正有很大关联。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无论写讲话、文件,还是主持会议、作报告,都习惯在前面加上一堆客套话,把沾边的领导和单位都挂上,一个讲话、一篇文章、一件小事里硬塞进一本花名册。如此“面面俱到”的文章和会议,即使后面有实质性内容,也已让人们失去认真看与听的兴致。上下级关系,如果到了恭维、巴结之风盛行的地步,也就必然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根本上说,“亲自”的泛滥,在于作风的不实。现在,有的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发指示,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浮在上面的多,“沉”下去的少;跟着喊口号的多,具体抓落实的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物以稀为贵,正因为“亲自”的太少了,偶尔“亲自”一下似乎就有了说头。这种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而凭主观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作风,使得很多该“亲自”的事情没有“亲自”,该掌握的真实情况没有掌握,该完成的任务没有真正完成,误了发展大计,误了群众福祉。
领导干部并不高人一等,在很多时候,“亲自”本身没有让人感念的价值。作为领导干部,很多事情必须自己亲自干,这种“亲自”不应当视作一种荣耀。面对“亲自”的泛滥,让作为一个词的“亲自”二字在各种文本中消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许并不难。但是,让作为一种行为的“亲自”真正变成一种常态,却并非易事,而这恰恰是领导干部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