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亚运会上大把揽金,没有悬念,甚至都已不是看点。有个首金,还有个“千金”,除了数字讨喜,似乎也难承载更多意义。
金牌拿多了,好像就不能只追求数量,还得追求“含金量”。但是,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在亚运会的舞台上达到世界级水准。其实,这些参差不齐,说来正是竞技体育的常态。如果就瞄着“含金量”,那些只有“亚洲级”水准的较量,难道就没法看了么?
金牌拿多了,图的是什么?体育舞蹈头一回进亚运会,设了10枚金牌,中国一把“包圆儿”。既然咱们的体育舞蹈这么给力,再强调“生存困难”,似乎也不是主旨所在。场上绚丽的灯光与变幻的音乐,还有如痴如醉的舞者,能够欣赏到体育舞蹈的这些美,足矣。
卡巴迪1990年第一次进入亚运会,虽然进入亚运会这么多年,依然只是在南亚地区流行。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这项运动的生命力。仅靠奖牌,显然无法涵盖这项类似于升级版“老鹰捉小鸡”的运动带给参与者的那些乐趣。
亚运会上,无论什么项目,重要的是能为大众带来快乐——有可以参与的快乐,也有欣赏的快乐。金牌多了,就不必抱着“只有金牌才好”的眼光去打量亚运会,打量中国体育。金牌不再是唯一指标,正可以多想想中国体育的“结构调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