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如果行贿者真“靠得住”……

发布时间:2010-11-17 07:00  来源:扬子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完这份“忏悔书”,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和那些“忏悔书”也玩抄袭、无“真情实感”的官员相比,这份“忏悔书”起码比较真诚——尽管这份“忏悔书”里也充满了曾经兢兢业业工作、只因一时失足之类的牢骚。当然,这份“忏悔书”的亮点,还在于“行贿者承诺靠不住”这句简单而实在的反省、提醒。对此,我们难免会追问的是,这样的反省与提醒,究竟能给那些处于“悬崖”边的官员们带来多少警醒?

简单分析,王廷军之所以会说出“行贿者靠不住”这句话,潜台词无非是,他之所以身陷囹圄,很可能是行贿者举报所致。对此,一个也许有点极端的反问就是,按照王廷军的理解,如果行贿者“靠得住”,受贿的安全性也就能保证了——起码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视近期的新闻不难发现,行贿者“靠得住”的情况,还真的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据10月20日《检察日报》报道,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诧异的现象:一些贪腐官员在刑满释放后,竟“意外”地收到了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有的甚至公开炫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报道说,由于工作联系多,私人交往频繁,有些受贿者和行贿者会建立朋友关系甚至产生真情实感,内外以“兄弟”相称。既然是“兄弟”了,你不“出卖”我,我就会事后“补偿”你:“坐牢补偿费”也就应运而生。照此看来,在一些地方,受贿者和行贿者之间,并非都是“靠不住”的关系。浙江等地出现的“坐牢补偿费”表明,受贿者和行贿者之间,有些时候是“靠得住”的。

“坐牢补偿费”的危害,自当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结合王廷军的“忏悔书”,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类似的“行贿者靠不住”的反省仅仅是一种提醒,而没有成为强化监督、制约权力的契机,没有用制度固化的方式“亡羊补牢”的话,其效用恐怕会很有限。比如说,一些受贿的官员“幡然悔悟”的结论是,以后再“伸手”拿钱拿物需要慎之又慎,要确保行贿者“靠得住”;行贿者也会注意大打亲情牌、兄弟牌,注重平时多和官员拉关系、套近乎,赢得官员信任,以便行贿时能被认为是“靠得住”的……

王廷军在“忏悔书”中说:假如我不是县委书记,我手中没有他们(行贿人)所期待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们还会与我“礼尚往来”吗?至于是何种“生杀予夺”的权力,王廷军没有说,但我们不难猜测。王廷军在“忏悔书”中算了事业账、经济账、亲情账、名誉账、健康账,唯独没有算“制度账”。在这一点上,也许甘肃省窑煤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人志的一番“抱怨”,更有实际意义一些:这位官员在忏悔时说:“如果纪委、检察院能够定期不定期地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进行预防腐败、廉政谈话,我就可能不会犯罪。”诚如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反腐体制,不管行贿者靠得住、靠不住,都应能做到及时发力。最起码的,王廷军和李人志提到的“一把手”权力过大、监督乏力等问题,应被重新予以足够重视。(李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