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岛内一些先进人物认真研究、积极宣传中山先生的革命学说,从事反日民族民主运动。著名民众运动领袖蒋渭水1912年就参加同盟会,1913年11月底孙中山到台湾时,他欲前往拜见,因日本警察戒备森严未能如愿,但事后中山先生给他回信并赠送民国纪念章。1927年,蒋渭水发表《我之主张》,明确阐述了其推行反日民族运动的思想,提出以实行扶助农工政策的中国国民党为榜样,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台湾的民族运动相结合,通过“以农工阶级为基础的民族运动”来解救台湾。他主持创立了代表台湾市民阶级利益的“台湾民众党”,并以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为蓝本,拟定三大纲领:“确立民本政治;建立合理经济组织;改除社会制度之缺陷。”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发表演说,呼吁台胞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日本殖民当局的《警察沿革志》当时就称他为“中国国民党革命运动影响下的蒋渭水”。今天,台湾同胞仍然尊称他是“台湾的孙中山”。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噩耗传到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台湾岛,台湾同胞不畏强暴、顶住殖民统治高压,坚持于3月24日晚在台北文化讲座召开规模盛大的追悼会。在广东的台湾青年组成的“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于孙中山逝世2周年时发表“敬告中国同胞书”,表示台胞要认清时潮,急起直追,来参加祖国的革命,加倍努力实现孙中山的理想,并大声疾呼:“台湾的民族是中国的民族!”“台湾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1929年6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建成,举行“奉安大典”,台湾民众党特地派代表参加,并敬献花圈。正如一位台湾人士所指出的:“日据时期,祖国人士之中,影响台湾同胞最深远、最为台湾同胞所尊敬的,便是被台湾民报尊为‘国民之父’、‘弱小民族向导者’的孙中山先生。”(作者卢咸池 单位: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