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打破人才误用的樊篱

发布时间:2010-11-14 07:53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才任用较为理想的状态。现实中,种种人才误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值得深思和改变。

社会转型期,人才紧俏。有些领导因为优秀人才用起来顺手,干起来省心,就舍不得向上向外推荐,怕出现青黄不接,便把人才捂在手里。这表面是爱才惜才,实际是延误了人才的最佳使用期。

越是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敢于创新创造的人才,领导干部越喜欢使用,“鞭打快牛”。但是,人才担负的任务越重、付出越多,工作失误也相对较多,承受的批评和委屈就越多。同时,优秀不是完美无缺,人才也不是完人。如果求全责备,对失利、失败者不给改错的机会,一棒子给打死,就使很多成长中的人才夭折、被埋没了。

才识出众的人才往往有个性。有的领导往往习惯把他们的棱角“磨圆”,甚至有意让他们坐“冷板凳”。把难用的人才弃之不用,是“守着金饭碗讨饭吃”,不但误了人才,更反映了领导干部用人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

一个人有再宽广的视野,也不可能识尽天下之才,而事业需要各类人才。如果是自己喜欢和赏识的人才、是自己圈子内的至少也要与自己合得来的人才就使用,反之则视而不见,就不仅埋没人才,形成一种不良风气,也容易使事业走偏。人才使用也要讲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才会风清气正、事业兴旺。

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惜重金招揽各类人才,却忽视身边人才,出现了远路的“和尚来念经”,身边的“孔雀东南飞”。这是一种错位的人才观。对身边现成人才都不用,不可能真正重视外来人才。个别地方引进外来人才,目的只是为了给外界和上级营造一种重视人才的印象而已。

有文凭不等于有水平,在一些本应由大专生甚至是职高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的岗位上,非得抬高学历门槛,实质是人才的浪费,也未必干得好。有资历不等于有能力,论资排辈会助长混资历、熬年头的风气,不但使优秀人才受压,也使事业难以展开。选用人才需“量体裁衣”,应当视人才能力和岗位需求来定。

凡此人才误用种种,皆源于我们没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的特点认识不清,对人才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够,更多的时候是靠领导干部的个人眼界、胸襟、智慧决定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这与时代发展需要很不相称。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打破人才误用的樊篱是题中之义。这首先就是要转变领导干部的固有用人观念,为各级领导干部补上科学的人才观这一课。而从根本上来说,人才的识别与任用,仅靠“伯乐”是不够的,仅靠“赛场选马”的制度也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既应当对二者进行整合,还应当在实践中探索人才任用的新途径、新办法。这样,人才方能充分涌现,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周志鹏)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