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418潜艇海底失事之谜

发布时间:2010-11-10 07:1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海难惊动了全军上下

    当时人民海军只有8艘潜艇,潜艇成了共和国的镇海法宝,所以,潜艇遇难的消息很快就惊动了最高决策层。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指示:“分秒必争,救人第一,首先输氧。”并派时任海军潜艇部长的傅继泽将军当天赶到现场。空军运输机日夜兼程,从各地运来潜水人员和救生器材。上海市委立即派上海打捞局张智魁局长率国内一流的打捞队伍前往支援。刚刚指挥完演习的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一听这个噩耗,牙齿咬得格格响,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他忍受着剧烈的、长久的痛苦,一种无法向人倾诉的痛苦。他的思绪就像这东海一样变化着,一时狂暴,一时平静;每一朵浪花都给他带来的是同样的苦汁。他率59艘舰船组成强大的救护舰队,奔向出事海区。因为潜艇里可能还有人。空军也出动了,将大批潜水人员和救生器材运到现场。

    真是天不遂人愿,海面上的风越刮越大,救援舰队来到时,海面上竟刮起了八级大风,甚至把潜艇呼救浮标钢缆刮断了,这样,本来可以通过失事浮标上的一部有线电话与艇上联系的途径也失去了。

    失事浮标钢缆的断裂使人们无法标示418潜艇准确的失事艇位,而当时测定技术又很落后,重新测定艇位竟在三天之后,从而丧失了最佳救援时间。

    陶勇心急如焚,命令要尽一切力量重新测位。

    由于天气恶劣的意外情况,直到68小时之后才在40米海底找到了418艇。

    当王发全浮出水面时,脸色青紫,生命仍很危险。回到舟山的陶勇听到这个消息,仍很激动,立即派高速炮艇护送王发全到上海,电示舰队后勤部卫生部,让四一一医院做好救治准备:“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救治该同志!”

    后勤卫生部长刘振民接到指示后,马上行动,向上海打捞局借来两个单人减压舱,从海研六所请来三位潜水生理专家。王发全被送到四一一医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医生张洪泽两次进减压舱为他治疗,终于使他转危为安。这时,陶勇从舟山返沪,船刚一靠码头,便直奔四一一医院看望王发全。当他那疲劳过度充满血丝的双眼看到王发全后,上去紧握着王的手摇动不止,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直到出了病房,他才对刘部长说:“要不惜多花点钱把王发全生活搞好,想吃什么给他做什么。”

    走出几步,他又回头关照:“记着,你把有功的医护人员提个名,我要奖励他们!”

    418艇的沉没,使东海舰队的领导承受巨大的压力。正在住院的饶副司令员也赶到了机关。军委海军对此十分重视,责令东海舰队“迅速查清原因,要对其责任人员严肃处理”。上级工作组随即派到上海,开会的时候,工作组认为:“此事不但要处理当事人,对分管作战的舰队领导,也要给予处分。”

    陶勇站起来说:“我是舰队司令员,潜艇沉没,主要责任在我。对当事人和有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处分也是应该的。但对舰队分管领导给予处分我有看法。出事期间,饶副司令员在医院治病,因此我建议上级不要给饶守坤同志处分。”

    舰队其他领导也都赞成陶勇的意见。

    饶守坤见此情状也表了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虽然出事时我在住院,但我也要吸取教训。”

    最后上级领导还是采纳了陶勇的建议。

    王发全被救上“昆明”号舰后,东海舰队派鱼雷快艇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送往上海抢救。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自打电话指示:“组织力量抢救,谁也不能让他死,谁给弄死了谁负责。”

    经过全国几乎所有减压专家的共同努力,从水下40米深处漂浮出海的王发全奇迹般活了下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专程看望了他。

    418潜艇在失事两个半月后被打捞出水。后来它被拖离大海,安置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的操场上,它成了新一代潜艇兵的形象教材。而在祖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的烈士陵园里,有一个墓群特别醒目,它由38座坟墓组成,其正面有一个青石碑,上面书写着“一三八五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几个字。这个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站在其前面,正好可以眺望茫茫东海。这38座坟墓就是418潜艇牺牲的官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是一则世人不知的故事。因为烈士墓碑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即便在今天,不少年轻的舟山人也不知道,五十多年前曾有一群无私无畏的中国潜艇兵为探索潜艇这一当时的尖端武器的作战技术性能而捐躯在茫茫东海,他们是一群沉默的海魂。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