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人口红利期” 结束并非坏事

发布时间:2010-11-09 09:27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前,社会上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前,一旦“人口红利期”结束,会陷入“未富先老”的境地。

 说到“未富先老”,其实早在2000年就发生了。当时,中国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1/5,而老龄化程度却是世界平均水平(大约7%),老龄化程度比富裕程度高。其实,人口红利期结束并不一定是坏事。恰恰是不发达的经济才有人口红利,发达经济都没有这个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最终走向老龄化,这是不可逆转的,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因此,作为规律,“人口红利期”一定会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前结束的。

 事实上,存在两种“人口红利”:第一种是纯粹从年轻的人口结构上面得到的,主要表现为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过去推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就是这种人口红利。第二种是指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产生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如人们变老了,会形成未来做储蓄的观念,无论是通过养老保险制度,还是通过自身的安排,会把这笔钱拿出来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投资获得收益,从而可以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储蓄率。另外,如果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未来的职业和产业结构将更适合老龄人,社会没有觉得他们的价值会降低,还是很好的劳动者。

 还有人担心,养老负担会越来越重。总体而言这不是问题。只要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人口比例关系产生的不利于养老的因素,都可以通过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抵消掉。拿生产率高的发达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比我们高很多,但他们人均收入比我们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可见,养老保障水平并不完全在于富裕程度,更重要的在于生产率水平。

 第一次人口红利是有限的,其逐渐消失后还可以创造条件利用第二次人口红利,而第二种人口红利可以是无限的。此外,需要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过去是不是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虽然我们有一个好的人口结构,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前提是把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果说有一些制度因素导致还没有能充分发掘人口红利,那就只能说是打个折扣地利用已有的人口红利。我认为,第一次人口红利只用了一半,还有潜力没有挖掘,比如说农民工的市民化就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成为市民的农民工,作为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庞大的消费需求,都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即使是在2015年以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也是很大的。就算这个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按照国际情况来比较,仍然是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这足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缓冲期,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为延长退休年龄做好准备,迎接第二次人口红利。

(作者:蔡 昉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