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井下“咖啡吧” 还是缺点智利味

发布时间:2010-11-09 08:52  来源:山东商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堂漫画 来源:《山东商报》

能看电视能淋浴,能听音乐喝咖啡,10月中旬被困数月的智利矿工获救,他们在井下悠然等待救援的新闻,让不少人大开眼界。而在广西百色矿务局的东怀煤矿,矿工们也有着类似的享受——巷道内一路播放优美的音乐,井下还有咖啡吧供人放松情绪。(11月4日《山东商报》)

学智利建咖啡吧 别搞成“四不像”

让矿工们“听上音乐、喝上咖啡”,是不是就是敬畏生命和注重安全的唯一表现模式?智利的做法,是不是有必要完全性地拿来和照搬?

这恐怕是个否定的答案。矿工们在井下辛苦一个班之后,最迫切的是什么?一方面一定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地面,而后到休息处或宿舍区休息调整,却未必乐意继续留在井下“喝咖啡”,这是从人的心理上分析;二者,矿工群体中有多少人喜欢喝咖啡没有相关数据统计,但一杯咖啡在矿工心目中未必比得过一杯热茶。另一方面,这个设置在井下的可以提供矿工喝咖啡的地方,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可以提供暂时休息的简陋场所,叫休息室岂不更贴切,又何必为了学智利而牵强附会地叫什么“咖啡吧”?(毕晓哲)

制度的完善应是必要的“咖啡伴侣”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智利矿工井下惬意生活时,似乎忘记了,井下源自井上。人家身在井上的人,更关注安全,更关注体面劳动。而我们的差距,看似在井下其实在井上。我们那些身在井上的人,真的重视矿工权益了吗,真的把矿工体面劳动放到头等重要位置了吗?如要我们的煤矿真的那么美好,那么安全,估计前段时间一个矿长下井的政策,在下面就不会碰到若干对策了。

仔细想来,这或许就是我们的井下咖啡吧给人感觉缺少一股味的原因。要想真正同味,那需要加上咖啡伴侣,而这个咖啡伴侣,一定是由完善的制度,有效的监查,及对矿工的人文关怀浓缩而成的。(乔杉)

井下咖啡屋成不了“避难所”

智利矿难的奇迹在于有“避难所”三个字,如果“井下咖啡屋”成不了“避难所”,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避难所”里有食物、饮水,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我们也更要关注这咖啡屋里有没有这些东西,一旦发生矿难,矿工们是否可以把咖啡屋当成避难所?他们是否可以在有限供给的情况下在井下生存68天?

喝咖啡喝不来安全,玩小资救不了性命。倘使“井下咖啡屋”真有五星级宾馆那般待遇,还不如让矿场领导们多来这里做做客,配合地方安监部门完成“领导下井”任务——既让领导享受了生活,还监督了工人,更实现了“领导下井”,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王传涛)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