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首次公布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空气质量不达标,部分地区出现了每年200多天的灰霾天气。环保部表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11月6日《新京报》)
是不是真的只有1/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对此持怀疑态度的公众其实不在少数。不过,即便“1/3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这个数字完全属实,那暴露出来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依旧触目惊心。
所幸的是,尽管城市空气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谁污染了城市的空气?谁又是空气质量不合格的罪魁祸首?总算是水落石出,无需再去猜测和争执。既然机动车尾气已然被环保部列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罪魁祸首已经定位,抓获归案、绳之以法当然不应该是什么难事。不难设想,只要对大中城市的机动车数量进行控制,并辅之以城区机动车量禁行限行等得力的管制措施,连机动车都被限了,“尾气”当然毛将焉附,城市空气质量的良性回归,完全可以指日可待。
不可否认,机动车尾气的确可能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治理,当然不能对机动车这个重要污染源视而不见。但是,假如认为只要限制机动车的数量,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便能手到擒来,大功告成,显然有些过于乐观,甚至多少有“头痛医头”之嫌。事实上,机动车尾气排放之所以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直接原因固然是机动车数量太多了,但是,城市机动车数量为什么会过多,为什么会超出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其实更需要反思。现实中,机动车毕竟是个交通工具,尽管不乏部分富裕人群以“炫车”为乐,但更多的市民其实依旧是靠机动车来满足必要的交通需求。当城市越摊越大,当工作与居住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公共交通并不能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其实不可避免。这个时候,假如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不看到机动车数量过多背后的城市病,却只拿机动车尾气说事儿,其实并未切中问题的实质。
基于上述观点,“1/3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固然需要拿出治理方略,但却切忌头痛医头。假如相关的空气质量治理仅仅是加大机动车的使用成本,甚至增加税负和税种的话,那么所谓空气污染治理其实已与空气质量的改善无关,而更多不过沦为了收费的由头和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