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逼出来的"城市化"让城市"复杂化"

发布时间:2010-11-07 06:47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秋季开学起,重庆各高校都在动员拥有该市农业户籍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多名拒绝转户的学生称,动员已变为强迫,拒绝转户者被教师约谈,并以奖学金、入党甚至毕业证等相要挟。这些学生担忧转户后,老家的宅基地和农田被收回。在日后可能的拆迁中,得不到补偿。

  (10月28日《新京报》)

 历史写下巨大反差:今天的“城里人”不仅不再是身份市场备受追捧的“硬通货”,相反,“农村户口”倒成为一些人别有用心的蓄谋。媒体上半年曾披露,浙江义乌市有200多名公务员被查出迄今户口仍挂在农村,其中近一半人是“事后”回迁,逐利企图尽显无遗。

 把各种相关背景融合进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考量重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何以会遭遇“强买强卖”的尴尬处境。无论过去还是当前,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态势下,理论上讲,应该没有人不愿意过体面的、完整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人在城里而不舍土地,这不是富豪们生计无忧、回归自然的绿色向往,恰恰是他们处在时代变革关口,对未来生活依存与生活质量缺乏足够信心的某种焦虑。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这个说法需要辩证把握。一方面,正是当前薄弱,反而昭示未来巨大发展空间;其次,要素瓶颈制约之下,薄弱的农村却拥有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最举足轻重的土地资源。现在城里用地越来越手紧了,而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高歌猛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让农民们对“土地收益”开始有了新的期盼,连那些吃着“皇粮”的公务员都甘于做“合法的农民”,这里面的利益关联也就一清二楚。

 农村的资源价值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唤醒,城乡差别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缩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重庆是开展这项工作的试点城市,成败优劣,具有导向与范本意义。今年7月该市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所涉内容,总体算得上周详,我留意到,仅仅对农民“转户”的自愿原则,《意见》中就至少5次重复提及。但眼前发生在大学生群体转户操作中的要挟与强逼现象,表明政策到了下面的执行过程中已然发生走形。

 按照《意见》,重庆今明两年要实施300万农民“转户”,任务之重,或可体谅,但惟其如此,更应夯实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包括以理服人的宣传发动,以及通过有效投入解决好“转户”农民的当前利益补偿与长远利益预期,要把政府的大追求与农民的小诉求和谐结合起来,形成双赢,而不是搞运动式的“大跃进”,更不可采用强逼手段。逼出来的快速“城市化”,数字虽然很好看,却会让数字背后的这座城市变得“复杂化”。

 强逼之举,不管带来怎样的实体结果,至少在程序上严重有悖公平公正。进城的机会虽然就在眼前,但农民拥有继续做“农民”的选择权,这么重大一步的人生转型,个中利害之账理当由他们自己算,而不是政府单方面吆喝。“强行推销”导致事情复杂化就在于,政府的公信力必然受损,就算办的是好事,也难以撇清动机不纯。貌似为农民谋福祉,却有驱农占地之嫌,类似于将“强拆端口”前移,而且逼得越凶,嫌疑越大。

 复杂化还在于,原本实实在在的一项“民生工程”,因操作瑕疪而有可能埋下民怨。强行切断他们积淀深厚的土地情结,难保不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留下沉重的“心灵纠结”。何况,对重庆而言,这项历史性工作只是迈开第一步,未来十年要让千万农民“集体转身”,没有强有力的民意支撑,政府的“强势”注定不可能收效永远。

(作者:王景曙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