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从毛岸英“拜师务农”学到啥?

发布时间:2010-11-04 06:26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视剧《毛岸英》剧照(资料图)

日前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毛岸英》让亿万观众了解了中国伟人毛泽东的儿子不平凡的一面。片中毛岸英谨遵父命去陕北枣园“拜师务农”的镜头让人感动,让人震撼。笔者看后从中感受并学习到了一些可贵的品质。

劳动最可贵。从苏联回来,脱下一身洋装,穿上了父亲打过补丁的旧灰布衣裤,不要骑马,徒步来到了吴家枣园当起了“农民”。他不但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等农活,也从陕北农民兄弟那儿学会很多“土味十足”的方言。“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身泥,一身黄土地的味道,造就了伟人儿子不平凡的一面。

作为被群众称道和崇敬的毛主席,并没把儿子当成公子少爷对待,而是让他沉下去,到“劳动大学”向农民学习。学习农民群众最朴实的一面,学习劳苦大众最闪光的一面。在学习劳动期间,衣服破了自己缝,扣子掉了自己缀,还学着烧火做饭,焖黄米干饭,炒酸菜粉条,蒸米饭馏馍馍,什么都干,最后向毛泽东交上了“厚厚的老茧”这份合格的成绩单。在战争年代,一个共产党员就把劳动看得如此珍贵,令人掩卷深思。处于深化改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共产党员热爱劳动的品格更不能丢。在劳动中锻造党性,在劳动中实践理论,在劳动中提升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品质。

友谊最可贵。在陕北“劳动大学”期间毛岸英与杨培柱等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结成了至交,与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9年冬,杨培柱还收到毛岸英从北京寄给他的一封信和6张相片,并请他有机会进京做客。 “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不要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好尊贵,地位看得多么的了不起,应该扑下身子,敢于同农民交朋友,敢与同普通群众结下赤诚的友谊。“让人民群众活得有尊严”,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千万不要把党群关系搞成了“油水关系”,而是要融洽成“鱼水关系”,去掉领导干部身上特有的“光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友谊。

人民最可贵。毛岸英讲,他感受特别深的是边区良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他增进了与陕北人民的情谊。他感受到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共产党生存的支撑点,才是取得新中国解放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和社会转型期,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就应牢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构建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大家庭。(刘松)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