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北京“送水老太”高美运被广泛报道:在石景山杨庄中区,七十岁的她靠运送桶装水养活身残的儿子和智障的孙子。老太感动了好心人,却遭到邻居质疑,当地街道办也证实部分媒体报道不实。(10月24日《新京报》)
古稀老太以衰老之躯运水挣钱,养活残障儿孙,这种酸楚叙事让众多爱心人唏嘘动容,于是短短三天高美运就收到捐款超10万元。
但是,当石景山八角街道办指出,高美运的家庭月收入约3000元,她本人及儿孙都有医疗保险,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当媒体挖掘出此次高美运的儿孙药费共1217元、自己仅负担532元;当高美运每天送近百桶水被证实有出入;当高美运承认自己曾主动联系媒体,且要给智障的孙子留些善款,让他有一条后路,这个“最坚强的背影”开始有些黯淡下来。
穷则独善其身,这种淳朴的善道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观照现实,当道德的底线一次又一次被精英引领者们击破,无论是穷还是达,都很难做到善道无瑕。而且,正如社会学者孙立平指出的,穷人手里没有抵御堕落的资源,社会堕落之时穷人可能堕落得更快。所以,我们仿佛没有理由要求所有的穷人都能独善其身,不出一点瑕疵。
与高美运身上的“道德污点”相对应的,是长子因车祸致残、次子失踪多年、孙子智障、丈夫撒手人寰,这个残破而凄零的底层家庭是现实存在的。虽然这个三口之家有医保、退休金、低保,但是月收入3000元的“浮资”在生活成本高涨的大城市,也不能说不拮据。而且,对一位老人来讲,给残障儿孙留条后路,也属人之常情。所以,高美运身上所背负的“道德污点”,更像是穷人“无奈的狡黠”。
面对现实,理解穷人无奈的狡黠,或许是我们能够做的一种善。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怎样的外部条件让“穷则独善其身”的淳朴变成了穷人无奈的狡黠。高美运在联系媒体之前,多次找过妇联和政府部门,可是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制度关怀的层面难道是不是需要反思?(燕农 原题:理解穷人“无奈的狡黠”是一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