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回购民营医院并非市场化倒退

发布时间:2010-10-28 07:00  来源:今日早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杭州市余杭区政府近日宣布,当地原有的29家民营股份制卫生院除一家转型为民营医疗机构外,其余28家卫生院全部由政府财政斥资3亿元收回。2002年至2003年,余杭区对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股份制改革,将原由政府和集体开办的29所卫生院全部拍卖,共拍得7500万元。

7500万元卖出,3亿元回购,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笔“买卖”亏大了。实际上,近十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做了类似的出售再回购的亏本“买卖”,如果说这是一种决策失误,那么这种决策失误更多与当时的社会风潮有关,准确地说与一度的“泛市场化”风潮有关。

在计划经济年代,市场经济曾被我们视为洪水猛兽;在计划向市场转型年代,“市场化”又被我们视作万能灵药,似乎任何经济社会难题,只要实行市场化便迎刃而解、万事大吉,我们甚至没来得及领悟市场经济的真谛,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医疗市场化、公交市场化、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不仅被等同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被简而化之为涨价。正是在这种“泛市场化”风潮之下,很多地方纷纷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余杭区亦不例外。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市场化是一个好东西,市场化相当于“甩包袱”,把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嫁给民间资本,转移给市场。实行市场化,政府不仅通过出售医疗机构赚得一大笔钱,更重要的是政府从此不必拿钱填这个无底洞了,从容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但医疗市场化必然面临的困境是,民营医疗机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提高医疗价格、药品价格几乎成了不二选择。余杭区的情况非常典型:为提高经营效益,大处方司空见惯,卫生院的药品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80%至90%;为降低成本,股东们普遍不愿再投入;为减少人力开支,大量聘请临时工;由于医疗服务水平差,医患纠纷频发,群众满意度下降,医疗人才流失严重……

事实表明,医疗机构民营化可能是一条走不通的歧途,政府当“甩手掌柜”的结果就是老百姓的利益受损。

医疗机构民营化这段路,可以看作一些地方政府被市场经济“初潮”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作为城市管理者,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服务职能,为民众提供包括公益性医疗服务在内的公共产品。实际上,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政府的服务职能越强,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越多。

这一段路警示我们:市场化不是万能灵药,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互不混淆,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但愿这样的路我们以后不会重走。□晏扬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