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乡镇干部为啥“苦”

发布时间:2010-10-26 06:21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职能转变须适应,松散群众难发动

  “我们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能让亩产翻一番!”甘南县长山乡党委书记肖正平介绍,2008年至今,全乡玉米膜下滴灌推广面积从15亩扩大到1万亩。但他对这一推广速度并不满意。

  “最早试点的那个村就占了7000亩,其它村只占3000亩。”肖正平说,乡里不但从县上为农户申请了补贴,还在收获季节组织农民到地头去比对,明显比其它玉米“高一头、深一色”,但农民明明看着是好事,就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面对这样“油盐不进”的农户,乡镇干部只能是耐心地反复动员。

  部分乡镇干部反映,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基层政权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为降低,农民与集体的联系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密。有的农民由此产生一种心理反弹:“你命令不了我,说的对的我也不听。”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有时甚至会“十事九不成,一成难执行”。乡镇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为说服、动员这少部分群众,耗费了大量精力。

  长山乡前年为某村争到一个退耕还林项目,27户中就有3户不同意,项目最终流产。今年他们好不容易为某村争来一个水田改造项目,让100多户村民受益,就是有10多户不同意。村里只得拿机动地来补偿,原本一亩地非要多补一分两分地才行。全乡仅20个干部,有10个人为此忙活了七八个月,总算是把工作做通了,但干部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又有谁去算呢?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