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怒斥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闭门编造数据”的行为,并称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轻则通报,重则开除”。
这条消息,让网民们觉得很解气,有网友认为,这是发改委要对物价数据统计顽疾动手术的信号。我倒是觉得,这未免乐观了一点。但周望军的这番话,仍然相当有价值,“物价数据造假”这一公开的秘密,终于在主管部门官员的口中得到证实。
其实何止是物价统计数据会造假呢?不管是地方GDP还是平均工资,但凡涉及到数据统计的,都或多或少有造假的现象存在。今年年初刚刚卸任的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林贤郁,就曾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感慨道:“数据造假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位地方的统计局长在电话里向我诉苦,统计工作压力很大,有些事情无法左右。”可为佐证的是,地方上报的GDP总和,竟然屡屡远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曾表示,2009年全年地方GDP之和仍将高于全国GDP。上月初,国家统计局更是牵头部署了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矛头直指地方上的GDP造假。
地方GDP注水的根源,并非地方上的统计部门没办法给出真实的数据,而是在“数字政绩”的压力下,不得不将数据涂脂抹粉一番,而“数字政绩”的根源,则在于我们的官员考核体系,太过倚重GDP之类的经济数据。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已是舆论共识。GDP注水如此,周望军提到的一些地方物价局工作人员“闭门编造数据”,我想同样也是如此。但周望军显然还是比较客气,他把编造数据的原因归结为“不到现场去调查产品具体价格”,其实你想想,在“统计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即便天天跑现场,最后拿出的数据,谁又能确保真实呢?为某种需要涂脂抹粉,这才是根源。
解决日益严重的统计数据注水问题,“执法大检查”之类的措施,严格的问责,官员考核体系的反思,这些当然需要,但更需着力的破局点,恐怕还在于打破数据统计的政府部门垄断态势。想象一下,一旦物价统计数据出现竞争,媒体和专业研究机构也能惯常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那对物价部门来说,“我说了你就要信”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要求物价部门必须发布与民众感受吻合的物价统计数据。
前段时间,北京、广州等地的媒体纷纷发布“房租大幅上涨”的调查结果,但很快就遭到了住建部下属房地产经纪人学会调查报告的否定,称媒体报道的涨幅夸大了。但很多人觉得,住建部下属机构的否定不可信,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愿意选择相信媒体,这样的舆论风向,显然是一种更大的压力。你看,如果利益超然的独立机构能时时拿出自己的统计数据来,跟政府部门的数据相比较,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赵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