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又现“洗蟹粉”,奸商何其多?

发布时间:2010-10-12 06:56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小贩使用“洗蟹粉”造假大闸蟹(图)

“洗蟹粉”造假大闸蟹(扬子晚报)

媒体日前披露了经“洗蟹粉”乔装打扮的“山寨版大闸蟹”出现在南京下关惠民桥水产品市场,6日上午记者对该市场进行了回访。据管理人士介绍,近几日市场上已不存在“经过浸泡清洗”的螃蟹。然而,记者却以1元一个的价格拿到了“固城湖名品蟹”的防伪商标,大量“贴牌螃蟹”的背后,似乎也预示着市场管理疏漏的问题未发生本质改变。据了解,“洗蟹粉”与“洗虾粉”一样,都含有工业原料草酸。所谓的“洗蟹粉”其草酸含量可能比“洗虾粉”更高、更毒。(《扬子晚报》10月7日)

“洗虾粉”疑云未散,“洗蟹粉”却已粉墨登场,无疑加重了许多人对餐桌越来越有“被化学”的恐惧心理。尽管专家传授了经“洗蟹粉”洗刷过的螃蟹辨识技巧,但对消费者而言,掌握这样的生存技能太过郁闷。特别是,如果不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棒喝,更多的类似“创举”,又怎不逼着消费者不得不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

8月下旬,当一些龙虾食客罹患“肌溶解”,“洗虾粉”在上海有关部门去年披露并严厉禁止一年后,再度出山。公众翘首以待,期望看到“洗虾粉”真相,尤其是有严格预防和惩戒措施随之“闪亮登场”。然而,尽管时隔一月有余,随着龙虾逐渐转入尾市,原本信誓旦旦的调查至今不见回音,更不见有部门站出来承担责任。

前车之履,后车之鉴。毫无疑问,无论是“洗虾粉”还是“洗蟹粉”,一开始均源自少数奸商。当“洗虾粉”大行其道而难受监管,更别奢谈打击与惩戒时,“更毒”的“洗蟹粉”接踵而至自然不甚奇怪。在低成本的违规风险面前,趋利冲动自然牢牢压制了守法的诚心。当“守法吃亏”成为经营现实时,“洗蟹粉”实际是对本来成本更高的守法者予以逆淘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