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经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10月8日《中国青年报》)
城市本该让生活更美好,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却感觉幸福感一点点被流失:一边享受着城乡差别给自己带来的自豪,一边也承受着城市生活的种种压力。于是,在生活问题和难题频出时,“幸福”的城市人终于生出了“幸福在哪里”、“幸福了吗”的迷茫。
城市居民感受到的种种压力来源于方方面面,并且随着城市的膨胀也越来越突出。9月9日的《人民日报》就曾直言,畸高的房价透支了很多人半生财富,最为受人关注。除此之外,再加上“短腿”的社保、高强度的工作、子女教育、户籍门槛……让中产们成了“房奴”、“车奴”、“卡奴”、“孩奴”……中产尚且如此,城市下层民众境遇更加堪忧。
城市病属于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虽然症状多样、病因复杂,但依旧有因可循。在笔者想来,这个病根就是城市的过速膨胀。虽然政府已经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城市,并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城乡差别,但依然跟不上城市膨胀的步伐,满足不了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需要。并且照此下去,不但跟不上,而且会越拉越大。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没有自然地走向城乡一体化,城乡之间没有能够实现高度的融合,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人力不断涌入大城市,而且是单向流动,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源。从数据上看,今年7月北京市政协一份《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而“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不仅仅是北京,如上海、广州等都出现了人口剧增的局面。
再进一步透视城市病的深处,还可看到是经济发展模式和各项社会制度的欠缺。比如高房价背后牵涉到土地制度、财税体制等多个原因。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被少部分群体拿走,这其中也包括通过土地出让获利的各地政府。所以如果继续进行简单的行政性调控,遏制房价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相应的,无论是社保、教育还是社会福利……归纳起来,都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深入改革,而最终都绕不开政府职能的归位,中立地裁决、管理各项社会问题。
当然,城市病的治愈是一个系统过程,而且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即使治愈城市病过程再复杂,其基本的药方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以人为本市。我们需要在城市设计与发展时,应切实注意到城市的容量与大小,从宜居的角度去策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只有如此,城市化的过程才不会误入歧途,城市病的治愈才能有一个真正的起点。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